《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

ID:27354939

大小:9.86 MB

页数:98页

时间:2018-12-01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_第1页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_第2页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_第3页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_第4页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震区带划分》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地震区、带划分与潜在震源区划分第四章地震危险性评定4.1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4.1.1概率性地震危险性方法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4.1.3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原则和依据4.1.4地震活动带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原则4.1.5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确定第二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综述第三章基础资料调查与分析3.1地质构造调查和分析3.2地震调查与分析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4.1.2.1地震区、带划分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2)作用4.1.2.2中国地震区、带划分简史4.1.2.3地震区、带划分原则4.1.2.4

2、地震区、带划分依据(1)地震区划分依据(2)地震带划分依据4.1.2.5地震区、带划分实例——华北地震区的划分(1)地震区的划分(2)地震带的划分我国地震危险性评定技术进展之一潜在震源区的两级划分:①一级潜在震源区,是地震危险性分析中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和地震趋势的分析单元,根据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条件划分地震区、带,要求在其中包含有足够的地震次数(统计样本量),震级分布符合震级-频度关系-称为地震区、带;它也是二级潜在震源划分的基础②地震潜在震源---二级潜在震源,在一级潜在震源内根据更精确的地质构造条件,进一步划分潜在震源-称为潜在震源区-计

3、算单元。该方法可以使地震潜在震源划分的比较小,更进一步地反映地震潜在震源间地震活动不均一性。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局限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条带内中国大陆地震呈带分布图地球物理场的非均一性--中国布格重力异常图中国大陆地震震源机制反映的构造应力场的非均一性箭头为主压应力方向中国地震区划技术途径(中国地震局1996)地震区、带的作用(1)进一步细划分地震的潜在震源区。(2)计算地震活动性参数。4.1.2地震区、带划分的原则和方法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地震广泛分布,但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不均一性,往往局限在一些特定的地区和条带内。这种不均一性为地震区、带的划

4、分提出划分的必要性,并提供了直接的依据。地震区、带划分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了地震危险性分析的结果。它是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评价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4.1.2.1地震区、带划分的含义和作用(1)含义地震区、带是地震活动特点和地震地质条件都密切相关的地区,即同一地震区、带内的地震活动具有共同特点并相互联系。地震区是指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区域构造活动性、区域地震活动性及区域地球物理场、地壳结构特点具有明显相关的地区,同一地震区的地震活动在时、空、强上具有共同特征和相互联系,在形态上常为不规则几何体如中国东部的东北地震区、华北地震区等。地震带是指同一地震区内

5、地震活动性和地质构造条件密切相关的地带,以满足概率法地震危险性分析考虑。带内地震活动在时间、空间和强度上的相关性更为密切,一般来说,地震震中分布相对密集成带。(2)作用5①地震区常常作为评价大范围内地震活动总体水平的范围,如高活动水平的青藏高原地震区和台湾地震区等;低活动水平的东北地震区等。②地震区、带可作为分析地震活动特点(时间、空间和强度分布)的单元。由于同一地震带内的地震活动密切,所以,在我国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一般把地震带作为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统计单元。当然,对于不能划分出地震带的地震区,其地震活动趋势分析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统

6、计,则以该地震区为单元进行。③由于地震区在大地构造和组成物质上的巨大差异,常常作为地震波衰减的统计单元。④由于地震区、带内的发震构造有可比性,所以地震区、带,特别是地震带常常作为发震构造条件和震级上限确定的构造类比范围。⑤根据我国现行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的技术思路,潜在震源区划分一般在地震带内进行,因而(1)地震带是潜在震源区划分的基础,一个潜在震源区不能横跨两个地震带因为潜在震源区的地震活动性参数是通过地震带内地震活动性参数分配而来的,(2)也是地震活动性参数分配的基础。4.1.2.2中国地震区、带划分简史1中国地震区、带划分始于本世纪20-30

7、年代,当时由于认识和资料的局限,研究程度粗浅。2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广泛收集相关地震活动、地质构造、地球物理等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地震区、带作了比较详细的划分。①明确提出了地震带划分做为未来100年地震趋势预测的统计单元。②采用了地震区、地震亚区和地震带三级划分方案,③强调了现代板块构造运动对地震活动区、带划分格架的控制作用,同时,在地震带的划分中,尽可能考虑南北地震带和东西向构造带分隔作用。1990年出版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第三代区划图),采用国际上先进的综合概率法的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结合我国地震活动时空不均性的特征,对该

8、方法的地震活动参数的统计区做了改进,明确规定,以地震区、带为潜在震源区地震活动性参数估计的统计单元。为此,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