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

ID:27355272

大小:199.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2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_第1页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_第2页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_第3页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_第4页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数的运算性质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数学新课标教学设计《对数的运算性质》阜蒙县第二高中姜涛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教材必修1中3.2.1的第二节课。在此之前的一节课中学习了对数的概念和常用对数以及如何用计算器来求对数。本节课所完成的教学任务是本小节的重点,在这一节课里要让学生完成对数运算法则的学习。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对数的3个运算法则,克服对对数运算的一些误解,如把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错误地迁移到对数的运算中,误以为,等。传统的教学,教师往往把对数的运算法则先告诉学生,教学的重心放在对这些运算法则的确认上,即设法证明这些运算法则.对数的运算法则有哪些?为什么就这些?都

2、是由教师给出的,学生不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忽视这些结论来源的教学。另外,教师对学生事实上容易产生的误解采取回避的方式,待作业中或者考试时出现错误时再加以纠正,并不是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产生。由于现在的学生手中普遍有计算器,就可以把教学过程设计成“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发现真理,自觉纠正错误,自我教育。二、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在掌握了指数的运算和指数函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数学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迁移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适当的提问和让学生亲身尝试来引导学

3、生自己去发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探究和归纳,掌握对数的性质及对数性质的运用。(二)、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与同伴的合作学习中观察现象,研究问题,发现结论,自我纠正错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合作的精神及自我教育的能力。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一)、重点:对数的性质及性质的运用。(二)、难点:如何得出对数的运算性质及其理解。五、学法教法选择:引导发现式教法,并合理运用计算器来辅助教学。六、教学过程设计:(一)、设计思路: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可以使用计算器

4、来进行对数运算。所以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己随意列举出几对正数,然后进行相关的计算,自己发现对数的运算性质。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从源头上防止错误的产生。(二)、教学程序:1.首先改变教学的组织形式:8人一组,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2.发放事先印制的表格,明确任务,填写表格并研究探讨。等研究结束后,请小组组长发言。3.教师归纳小结,明确对数的运算法则并证明。4.巩固对数的运算法则,讲授范例与课堂练习。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印制如下表格发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任意选取、的值,通过计算器计算,填写下

5、述表格:这是某小组填写的表格如下:(任意给出)20013.14162023150.3567(任意给出)19492.71830.785656.893.30420.49725.3060-0.44773.28980.4343-0.10481.75506.59100.93155.20121.30730.01140.06295.4108-2.202710.86030.2159-0.5561-0.78561.00441.1448-50.6308-0.25516.59110.93145.20121.30730.01140.06295.4108-2.20273.59660.76

6、795.30601.75781.7160-0.37345.3060无2.探究归纳得出结论让学生对自己表格中的数据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如果a>0,a≠1,>0,>0,那么①=;②=;教师引导:若①中的会怎样呢?学生探究:==+=2师:进一步呢?生:==+=3师:由此猜想:=4,……,=,即得:③=(n∈R).3.证明对数的运算性质(1)让学生填写下表:(复习和巩固)指数与对数对比表式子名称——幂的底数——幂的指数——幂值——对数的底——以a为底的的对数——真数运算性质(a>0,a≠1,)(a>0,a≠1,M>0,N>0,)(2)证明性质①学生探究,

7、教师补充整理:设,,则,∵∴=,即=+(3)对性质②③课后自己完成。4.操作演练、加深理解例1.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①②③④⑤例2.用,,表示下列各式:①②例3.求下列各式的值:①②课堂练习(小组讨论)①②③已知,求的值5.反馈小结:通过本节课对对数运算性质的探究,你认为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学到了什么?6.布置作业:课本练习:A.1;练习B.1,2七、教学效果预测:(一)、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数学。计算器给了学生一个可以主动探索数学结论的工具。学生利用计算器这一学习工具,生成数据,收集数据,观察数据,分析它们间的关系,形成数学结论,动手、动眼、动脑,俨然是一个实验者

8、、研究者。(二)实现个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