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

ID:27366037

大小:212.01 K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2-01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_第1页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_第2页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_第3页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_第4页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先秦道家文化》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先秦道家文化1“道家”之名的由来最早见于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2一、道家的思想渊源与先驱3道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应从黄帝说起。李白《飞龙引》(其一)诗:黄帝铸鼎于荆山,炼丹砂,丹砂成黄金,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宫中彩女颜如花,飘然挥手凌紫霞,从风纵体登鸾车,登鸾车,伺轩辕,遨游青天中,其乐不可言。4道家先驱,道门常言及姜太公:吕尚者,冀州人也,生而内智,预见存亡。避纣之乱,隐于辽东四十年。西适周,匿于南山

2、,钓于蟠溪三年。不获鱼,比闾皆曰:可矣。尚曰:非尔所及也。已而果得兵铃于鱼腹中。文王梦得圣人,闻尚,遂载而归。至武王伐纣,尝作《阴谋》百余篇。服泽芝地髓具二百年而告亡。有难而不葬。后子乃葬之。无尸,唯有《玉铃》六篇在棺中云。(《列仙传》卷上)5复作诗云:吕尚隐钓,瑞得祯鳞。通梦西伯,同乘入臣。沈谋籍世,芝体炼身。远代所称,美哉天人。6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称: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杖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7总之,黄帝与吕望姜太公的声名在道家学派中影响颇大。8二、老子其人及主要哲学思想9(一)

3、老子其人其书10《史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11晚年目睹周之衰,遂“去周隐居”。到了函谷关的时候,因关令尹喜之请求而写下五千言《道德经》。12(二)老子以“道”为核心的本体论13(1)道的本原性与化生性。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14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15(2)道的实在性与超感官性“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恍兮,其中有物。窈兮

4、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16(3)道的运动规律性“反者道之动”之“反”:事物向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事物的运动总是要回复到本初的状态。17(三)老子“自然无为”的方法论“无为”是《道德经》的一个基本概念。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

5、而有以为。18“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顺自然”——“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迭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泫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19“无为”的方法论意义:(1)在行动之初形成一种冷静的态度,“损之又损”,去掉偏见、执着、错

6、误,透过现象看本质。故老子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20(2)在行事过程中更注意认识客观规律,以“百姓心为心”,公正地为民办事。21(3)保持大海的胸怀和谦卑品质,像圣人那样,“以其病病,所以不病”,不断走向完善境界。22(四)老子的处世哲学——以柔克刚的阴谋论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於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於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於朴

7、。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23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24(五)关于老子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