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

ID:27375933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_第1页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_第2页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_第3页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_第4页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营州都督府相关问题探赜摘要:营州都督府是唐前期东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其所领城傍羁縻州数量随少数部族的归附与东北边疆的动荡存在着动态变化,营州都督府的级别也随着这一变化而经历了从上都督府到下都督府的变动。在唐王朝统御东北边疆诸族、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过程中,营州都督府的职官具有较强的军事特点。契丹叛唐后,营州都督府移治幽州的时间,应在神龙元年(705)。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营州都督府最后被平卢节度使府所取代。中国4/vie  关键词:唐代;营州都督府;羁縻州;军事职责;撤销  作者简介:宋卿,女,历史学博士,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副教授,从事东北地方史研究;程尼娜,女,法学博士,

2、吉林大学文学院中国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边疆史、辽金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2文献标识码:A:1000-7504(2016)04-0166-07  营州是唐王朝统御东北边疆诸族、管辖与控制东北边疆的前沿阵地。目前学界关于营州的研究较为薄弱,除了在一些东北通史的著作中对营州的自然地理、行政建置、政治机构等作了概括性介绍外,专门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严耕望《括地志序略都督府管州考》[1],考证了《旧唐书・地理志》营州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所督七州为营、辽、昌、师、崇、顺、慎州;郭启瑞《唐代前期对营州的经营》[2]叙述了草创和重建时期营州的状况;郭继武《唐代前期营州都督府治所的变迁――

3、兼论唐朝与奚契丹的关系》[3],探讨了营州都督府两次侨治及向节度使体制转变与奚、契丹叛服的关系;张宜婷《营州在唐环渤海地区民族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4],考察了位于蕃汉杂处之地的营州内部经济交流、文化互动与民族融合的现象。显然,营州都督府的研究尚有较大的空间,一些重要问题有待于深入探讨,如缘何两《唐书・地理志》与《唐六典》关于营州都督府的等级有不同记载?营州都督府的等级变化是否与所辖羁縻州的数量有关?营州都督府移治与撤销的时间存在模糊和不准确的认识,以往研究也存在某些需要纠正的失误。这些都直接关系到如何认识营州都督府在唐朝东北边疆统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拟通过对上述问题与营州职官特点的

4、探讨,论证营州都督府对东北边疆统辖机制与地位的变化,进而对唐代对东北边疆治理的体制由都督府向节度使转变的时间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唐朝都督府具有不同级别,《唐会要》卷六十八《都督府》记载:“武德七年二月十二日,改大总管府为大都督府,管十州已上,为上都督府;不满十州,只为都督府。至开元元年著令,户满二万已上,为中都督府;不满二万,为下都督府。”1唐太宗贞观年间,对都督府的等级名称进行了调整,《旧唐书・职官志》曰:“贞观中分为上中下都督府。”即由大都督府、上都督府、都督府,调整为上、中、下都督府,划分标准不见记载。营州都督府作为唐朝在东北边疆统治的最高官府,初设立时是什么级别,

5、其后又发生怎样的变化,不同史籍记载各异。  《唐六典》记载营州为“下都督府”,“凡天下之州、府三百一十有五,……营……为下都督府”[5](卷3《尚书户部》,P72)。两唐书《地理志》记载营州为“上都督府”。《旧唐书・地理志》云:“营州上都督府隋柳城郡。武德元年,改为营州总管府,领辽、燕二州,领柳城一县。七年,改为都督府,管营、辽二州。贞观二年,又督昌州。三年,又督师、崇二州。六年,又督顺州。十年,又督慎州。今督七州。”[6](卷39《地理志二》,P1520)《新唐书・地理志》亦载:“营州柳城郡,上都督府。”[7](卷39《地理志三》,P1023)  何者为确?据上举《唐会要》的记载,唐太宗

6、最初划分都督府的级别是根据领州多少,到唐玄宗开元年间改为以领户多少确定级别。营州都督府最初确定级别应与领境内羁縻州的数量密切相关。严耕望先生认为《旧唐书・地理志》营州都督府贞观十三年(639)所领七州为营州、辽州(此时辽州已改名威州)、昌州、师州、崇州、顺州、慎州。[1](P138)然细读史籍,可发现严先生的看法有待商榷之处。  唐初,东北边疆少数部族归附朝廷,请求内迁,唐在营州都督府直辖区内设城傍羁縻州,随俗而治,如慎州,“武德初置,隶营州,领涑沫��H乌素固部落”[6](卷39《地理志二》,P1522)。又��H人“武德初,遣间使朝贡,以其部落置燕州,仍以突地稽为总管”[6](卷199

7、下《��H传》,P5359)。此后,随着少数部族的陆续归附,营州城傍羁縻州数量逐渐增多,到太宗贞观末年,唐朝在营州都督府地区设置的羁縻州,据《旧唐书・地理志二》、《新唐书・地理志七下》记载,武德五年(622)置奚崇州(贞观三年更名北黎州,贞观八年复旧称)和奚鲜州,贞观元年(627)前置契丹归诚州2,贞观二年(628)置契丹昌州,贞观三年(629)置契丹、室韦师州,贞观四年(630)置突厥顺州3,贞观十年(636)置突厥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