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ID:27379888

大小:6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_第1页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_第2页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_第3页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摘要:目的:探讨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临床特点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无骨质疏松症状),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有骨质疏松症状)。所有患者经确诊为Colles骨折后,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并进行功能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程度分型以11P4V型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

2、,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多为型骨折,复位后失效率高,需要通过改进外固定方案以及积极康复训练的方式提高治疗有效率。关键词:挠骨远端骨折;临床特点;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是急诊骨折常见病症之一,占急诊所收治各类骨折病症的1/5左右,需要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1]。为进一步观察分析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的临床特点,展开与非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对照研究,总结治疗原发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的临床要点,木文选择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

3、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存在骨质疏松性症状展开对照研究,相关数据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14年1月~2014年3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所收治的Colles骨折患者共计50例作为研宄对象,自愿参与木次研究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根据患者是否存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状进行分组,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无骨质疏松症状),3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有骨质疏松症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冋顾分析,并按照Cooney标准对患者骨折进行分型:无关节位移症状纳入I型,可见关节外侧移位症状纳入II型,可见关节受累症状纳入III型,可见关节碎裂症状纳入IV

4、型。对照组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在50~70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5.1±2.3)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在52〜75周岁范围内,平均年龄(64.3±2.5)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发现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所有患者经确诊为Colles骨折后,均采用闭合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外固定6周后拆除石膏,并进行功能锻炼。主要锻炼内容为腕关节功能训练。康复锻炼期间对患者实施针对性饮食指导,鼓励患者摄入蛋白质以及钙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牛奶,海产品,以及豆类在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同时使用二磷酸盐类制剂或降钙素制剂进行药物

5、干预。1.3观察指标对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指标包括骨折部位,骨折程度分型,以及复位后失效率。1.4数据处理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处理,数据资料通过X²检验,在P<0.05的情况下认为对比差异显著,并且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观察组患者骨折部位与对照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骨折程度分型以III〜IV型为主,构成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存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3讨论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从骨折移位畸形程度分型的角度上来

6、说,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而言,其IIMV型骨折患者的构成比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症状的Colles骨折患者,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受到骨质疏松症状的影响,导致患者的骨量明显减少,骨质量衰退[2-3],降低骨机械强度。同时,由于桡骨远端主要为松质骨,在骨骼丧失正常载荷能力的条件下,即便是受到轻微损伤或自身重力的影响,都可能诱发骨结构的破坏,或出现骨连续性中断的症状,最终出现骨质疏松的问题。与此同吋,本次研究中还发现:对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而言,其复位后失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同样的治疗方案

7、干预下,骨折复位后骨稳定性主要会受到骨折类型以及患者关节面情况的影响。由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多为III~IV型骨折,受到肢体轴向肌群收缩力以及骨缺损因素的影响,导致骨折复位后,挠骨结构支撑力明显降低,轴向压力作用之下不可避免的出现短缩畸形的问题,最终导致骨折部位的再次位移。因此,为了在临床治疗中,有效降低原发性骨质疏松性Colles骨折患者复位后的失效率,要求在临床处理中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