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ID:27380969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_第1页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_第2页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_第3页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摘要连粳7号是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选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总结了该品种在淮阴区刘老庄乡砂潮土稻田所表现的主要特征特性,并集成配套了淮阴区砂潮土区单产9000kg/hm2以上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以期为砂潮土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水稻;连粳7号;特征特性;砂潮土;栽培技术    连粳7号系连云港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新育成的中熟中粳类型新品种,2007—2009年在江苏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比对照镇稻88增产显著或极显著,品质、综合抗性均表现优良,2010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审定编

2、号:苏审稻201008)。淮阴区砂潮土是典型的低产土壤,耕层多为砂土或砂碱土,有机质含量一般在0.2%~0.9%,速效磷含量一般小于3mg/kg,速效钾含量一般小于50~100mg/kg,阳离子代换量一般在5~7cmoL/kg土,不仅在供肥保肥上具有砂、碱、板、瘦、漏特等特点,而且灌溉水源常年偏紧(6月15日以前和9月下旬以后难以保证良好灌溉)、大田有效生长期偏紧,仅125d左右(6月15—20日移栽,10月20日为安全灌浆晚限日期)。现将连粳7号水稻特征特性及其在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特征特性  连粳7号水稻株型紧

3、凑,穗型较大,分蘖力较强,整齐度好,后期熟期转色较好,抗倒性中等。有效穗数294万穗/hm2,每穗实粒数130粒,结实率90.3%,千粒重26.6g,株高98cm,全生育期150~155d,与对照镇稻88相当;中感白叶枯病、纹枯病,感穗颈瘟,耐条纹叶枯病;根据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结果,米质达到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口感好。2009年连粳7号在淮阴区刘老庄乡砂潮土区5月中旬播种则在10月中旬成熟,全生育期150d左右,1.2hm2平均产量9250kg/hm2,综合性状突出,适宜在淮阴区砂潮土区旱育稀植稻田中应用。  2淮阴区

4、砂潮土区高产栽培技术  2.1适期播种  根据淮阴区常年气象资料,8月21—25日、8月26—31日、9月1—5日、9月6—10日常年日均温分别为27.6、26.1、25.4、23.5℃,92%保证率日均温≥20℃、≥15℃的日期分别是9月25日、10月23日,临界安全齐穗期为9月10日,临界安全灌浆期为10月23日,9月5日至10月20日常年活动积温为927℃、平均日均温为21℃,昼夜温差达9.7℃。因此,淮阴区砂潮土连粳7号齐穗期适宜在8月25日至9月5日,成熟期宜在10月20日之前,即其最佳播种期应该在5月10—25日。  

5、2.2培育壮秧  培育多蘖壮秧是连粳7号在砂潮土稻田获得高产的前提。30d左右秧龄旱育壮秧指标为叶龄6.2~6.5、苗高20cm、单株带蘖≥1.2个、基部第1叶位分蘖发生率≥60%、基茎粗≥4mm、根数≥20条,重点要落实好四项技术措施:一是选用pH值4.5~5.5、有机质含量≥2%以上的旱地作苗床,并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建立集中连片专用苗床基地;二是应用旱秧绿3号等壮秧营养剂促进健根壮苗;三是控制秧大田比为1∶10左右,秧田播种量控制在450kg/hm2;四是严格旱育旱管,培育矮壮多蘖壮秧[1-2]。  2.3适时移栽  连粳7号适

6、宜行距为27~30cm、适宜株距为13.0~13.5cm,栽足30万穴/hm2、每穴2~3苗,基本茎蘖苗数为100万~120万根/hm2。切忌行距过小和穴株数过多[3]。行距过小容易导致倒伏,穴株数过多则易导致穗型变小且不整齐。2.4平衡施肥  目标产量9000kg/hm2的总施氮量为纯氮270~300kg/hm2,同时配合施用磷钾肥。其中氮肥基蘖肥、穗肥适宜比例为6∶4,分蘖肥在栽后5~7d内一次性施用,穗肥促保兼顾,一般分3次施用,分别在倒四叶期、倒二叶期、破口期施用。齐穗后田间看到剑叶长度略超出穗层高度,则说明穗肥用量及时得

7、当,易于获得高产和减轻穗颈瘟、稻曲病的发生。  2.5科学管水  浑水栽秧,避免淀浆后栽插困难;活棵后浅湿交替灌溉,当茎蘖数达到预计穗数的90%以后分次适度搁田,切忌重搁;拔节至扬花期浅湿交替灌溉,灌浆期干湿交替[4],收获前5d断水,以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整精米率。  2.6病虫害防治  使用恶线清、浸丰2号等浸种药剂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秧田期防治灰飞虱、稻蓟马和条纹叶枯病;大田期仍要抓好条纹叶枯病防治,适时防治螟虫;穗颈瘟、枝梗瘟必须在破口期用三环唑类农药防治1次,隔5~7d再防治1次。近年来杂稻和稻稗发生较重,在化除之前应坚

8、持深旋耕10cm以上,并及时去除第1次灌水后浪渣,可有效控制杂稻、稻稗发生。  2.7适时收获  做到九黄十收,收时不混杂,不放在沥青路或污染过的场地晾晒,以确保品质优良。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