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

ID:27382093

大小:60.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_第1页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_第2页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_第3页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_第4页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听“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心得体会3月20号上午在卫固镇政府听了一场“齐鲁名师专业成长报告会”,第一个作报告的是赵国防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听说赵国防老师,也是第一次听他的报告,却深深地被他的报告所住了。主要是赵老师的讲座富有幽默感。再者就是赵老师也是一位在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从报告中可以看出赵老师是一位很富有有幽默感的老师,并且平易近人,他的报告不是单纯的说理论知识,那样就显得枯燥无味了,听众也会很不情愿的去听。而赵老师是结合一个个实际的案例,这些案例或是他自己在课堂上实际发生的,或是听课的时候听来的,每种理论在加上点儿教学案例,讲的是那么生动、那么的形象,

2、吸引住了在场的每一位听众,让你自觉不自觉得去听,而且听众听得入迷,感觉时间过得很快。赵老师讲的第一个“学生真的不懂吗?”案例是:圈就这道题,在第一个班里要求学生做时,结果很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都做错了,很多学生列得算式是:10+2=12。又叫学生改正,学生们也是很多出现了错误。最后赵老师改了题目要求:请先列出算式,然后再、算一算。结果在另一个班里,却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改了要求之后,这个班里仅有一个学生出现了错误,可见并不是学生不理解题目,也并不是学生不会做,其实只是我们没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为学生多想一想,同样的题目,只是改变了题目的要求却得到了全然不同的效果。

3、听了之后我恍然大悟,因为我也是教一年级的,而且是一名新教师,所以没有什么经验可谈,只是摸索着教,记得上学期在教这部分知识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题目,我在请学生做这种类型题的时候,是先请学生自己做,之后请学生起来说的。学生起来回答的时候先看图提问题之后列算式、算得数。就拿上面赵老师说的那个例子来说吧,学生起来后一般这样回答,我说的问题是:“左边有8个梨子,右边有4个梨子,问题是一共有几个梨子?”我列的算式是:“8+4=12”。也许是这种先提问题再列算式的方法避免了那种情况,也许是有些学生出现了那种情况而我没有发现,听了赵老师的报告后,感觉很多时候自己做得不够好,关注学

4、生的太少,以后还有待改进,在教学中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接触学生,了解学生。赵老师在讲到有效备课“三问”中第一问“教”什么时,提到要抓“核心”问题,设计教学内容时,力避“面面倶到”,听了这句话很受启发,我在备课时总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肯定会“捡了芝麻,掉了西瓜”,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很多时候还是不能很好把握,只要书上提到的必然要讲,如果不讲就感觉学生就学不到了似的,有时,一节课中设计的面很广,可是重、难点却把握不好。这也是我太依赖于教材的缘故吧。赵老师提到,我们要超越“教材”,教材仅仅是学习资源的部分内容,他举得是“认识时间”这个课例,这也是我们上周刚

5、学到的一个单元,所以我也深有体会。对于“认识时间”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让学生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难点就是会辨认“大约几时”。在教这部分内容时,我是先请学生在家自学了的,可是就是有些学生并没有去学,课堂上看到有一部分学生己经能够很好的认读“整时”和“半时”了,甚至有些学生能够读出几点几分,不过这只是对于一小部分学生能够做到的,大部分学生只是会认读“整时”和“半时”,还有一部分学生就是连“整时”和“半时”都还不会读。对于认读“整时”和“半时”我采用的是请会的学生上台来讲的方式,但在讲到“几时刚过或还不到几时时”我是先拨好一个时间,比如我拨到3:55,便请

6、学生起来读,有的学生就直接读出了“三点五十五分”记得我们班的马浩云同学就对时间己经很熟悉了,就像我们看到钟表上的时间一样,看到时间,不加思索,马上读出,这时我便对能够读出三点五十五的学生提出表扬,之后又教他们应该读作:“大约四时”,感觉当时我应该做得更好些,既然有些学生已经能读了,我为何还要教他去读“大约几时”呢,这样不就更把他搞混乱了嘛。听了赵老师说到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其实可以变个教法,每个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对于那些时间已经认得很好的学生来说就不用再教他们“大约几时”这样去说了,直接读出来就好了,而对于那些

7、接受比较慢的学生在他们能够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情况下,再去教他们认识“大约几时”。这样在班里进行一个分层教学,可能效果会更好一些吧。从上学期开始就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倾听的习惯,可对于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来说,很多时候并没有去倾听学生的声音啊,听了赵老师的报告之后,自感惭愧。很多时候在课堂上迫于需要,每当听到学生回答得与我所期望的不沾边,或回答得过于多时,我便会打住学生的回答了,甚至如果没有学生回答正确,还不等着学生思考我便急着自己来说了,现在想想那些行为确实不好,只是怕学生的耽搁浪费了上课时间导致完不成教学任务,所以也就管不住自己的嘴了。记得去年在参加“淄博市小

8、学数学“教学写真”研讨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