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

ID:27408495

大小:5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3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_第1页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_第2页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_第3页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_第4页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宪法权威树立的初探论文摘要:本文指出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根本法地位,对于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推进社会主义法治进程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我国历史传统和现实的原因,导致公民宪法意识相对单薄。因此,树立宪法权威对于我们来说任重而道远.论文关键词:宪法权威宪法信仰宪法监督“权威”一词,其原意是指威信及创始人,含有尊严、权力和力量的意思,后来演变为泛指人类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威望,要求人们信从和起支配作用的力量和决定性的影响。。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了国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一国法律体系中其他法律规范的制定的依据,具有一国“母法”地位,因此宪法具有

2、应然权威性,理应被人民确信和信仰。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宪法的实际运行中,宪法的权威并没有被切实的贯彻,宪法权威存在弱化的现象。宪法权威缺失的表现:首先,普通公民宪法信仰的缺失,宪法意识不足。“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将形同虚设。”。所谓信仰即“对某人或某种主张、主义、宗教极度相信和尊敬,拿来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因此,宪法信仰即人们从内心深处对宪法的尊崇、热爱、认同、遵守和扞卫宪法的信念。宪法信仰的树立,直接关系到宪法权威的树立和维护,影响着我国宪政建设的进程和法治的进步。在现实生活中,普通公民普遍表现对宪法规范缺乏了解,仅知宪法其名,不知宪法其实,甚至更多的把宪

3、法看作执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宣言,并没有认识到宪法作为自己公民权利“保障书”的地位,在自己的合法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往往从普通法中寻找救济,忽视了宪法的根本保护。这种宪法信仰缺失,宪法意识的淡薄,使宪法权威在全社会贯彻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舆论氛围。在违宪现象出现时,或者不知其违宪,或者知其违宪,而不能主动站出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从而造成一种恶性循环。再者国家权力部门工作人员还存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的现象:党内某些同志囿于党长期以来的威信,习惯党政不分,在工作的过程中,往往重政策而轻宪法:司法实践中,由于涉及宪法具体案件较少,造成工作人员在平时的工作中往往将宪法束之高阁,

4、并没有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运用,久而久之,宪法的最高法意识在司法工作人员脑中逐渐淡漠。长此以往,宪法就丧失了它的生命力,成为一种名义上的最高法,成为了一个“纸老虎”,宪法权威的树立也就成了“空中楼阁”。一、我国宪法权威缺失的原因(一)受封建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虽已被结束,但封建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在封建专制社会中,由于法自君出,皇帝是实际的最高决策者,君主可一言兴法,也可一言废法,法律成了实现君主专制的手段。再加上我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据着统治地位和受忍让、服从的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使人民往往对法望之却步,不愿诉讼,即使发生争讼时,或者忍辱负重,寻求自

5、力救济,或者把希望寄托于“贤主名君”,久而久之,形成一种“重人治、轻法治”的法律文化传统。在这种情况下,公民的民主、权利观念十分淡薄,宪法观念更无从谈起。建国后,我国又历经十年“文化大革命”,宪法受到无情的践踏,使本来薄弱的法治观念更是雪上加霜。同时,宪法对于我国来说毕竟是一个西方的“舶来品”,其成长有着固有的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代表了一定的精神价值和历史传统,在我国还没有培育起宪法成长的土壤时,社会公众往往对宪法是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宪法得不到其应有的崇敬,宪法的权威就不可能在中国得到真正的确立。(二)宪法实施不足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其实行,宪法权威的建立主要靠宪法的真正实施

6、。宪法通过深入人们的生活,真正影响和指导公民的日常行为,使人民切实感受到宪法与自己的生活休戚相关,从而真正信任、依赖宪法,并能自觉运用宪法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当自己的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哪怕侵害者是国家,普通公民也敢于并能通过宪法司法途径,实现自己的权利救济,获得最终、最高的保护。同时,成立专门的宪法实施机关,不仅监督宪法的实施,更要对违反宪法的种种行为进行处理和制裁,唯有这样,宪法的权威才能最终树立,热爱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社会风气才能形成。但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公民宪法意识的单薄,很少有公民拿起宪法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或者虽然知道“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

7、民依照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但在具体案件时却不知如何下手。在我国具体司法实践中,宪法并没有作为法院裁判案件的直接法律依据。在案件审理的过程中,法官往往引用具体的法律法规定案处罚,很少把宪法作为依据在法律文书中援引,尽管具体的法律法规也是依据宪法的原则和基本精神制定的。这样,宪法在现实生活中的效力就极大的被削弱了,严重地影响我国宪法权威的充分体现。(三)宪法监督体系存在不足宪法监督是当代宪法与宪政制度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维护宪法权威,巩固宪法地位,推进依法治国目标实现的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