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

ID:27409654

大小:4.29 MB

页数:69页

时间:2018-12-01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_第1页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_第2页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_第3页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_第4页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学核心素养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初步认识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本质上与以人为本或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一致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可以将核心素养抽象为这样几句话:核心素养是后天习得的、与特定情境有关的,而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表达出来的东西;是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的,因此是可监测的知识、能力和态度;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工具三个方面,最终要落实在人即受教育者身上。234《小学教学》语文版36-37数学版36-307全面发展的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人文底蕴科学精神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

2、应用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自主发展社会参与文化基础具有数学素养的人思考自学合作交流创新实践数学抽象运算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据分析转化思想数学概念数学规律数学关系核心素养怎么形成?既是途径手段又是目标核心素养从哪里来?核心素养内涵是什么?个人发展思想能力数学认知核心素养到哪里去?核心素养的外在表现我所理解的核心素养(独立思考)以前:以“双基”(知识技能)为载体—→发展能力以后:以“四基”“四能”为载体—→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把“以知识为导向的教学”转变为“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即:从“以知识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或者说:“知识核心时代”—→“素养核心时代”7

3、1.什么是数学核心素养?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那么,设定数学核心素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数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一个人学习数学之后,即便这个人未来从事的工作和数学无关,也应当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所谓数学的眼光,本质就是抽象,抽象使得数学具有一般性;所谓数学的思维,本质就是推理,推理使得数学具有严谨性;所谓数学的语言,主要是数学模型,模型使得数学的应用具有广泛性。8数学教学活动应当秉承这样的基本理念把握数

4、学内容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提出合理的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的本质;让学生积累数学思维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数学核心素养。9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素养要形成学科核心素养是终极目标,在本质上,这样的目标不是教师短时间“教”出来的,而是学生领悟出来的,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是在一个过程中慢慢形成的。这就需要把常态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在一起,老师们在备课时可以将核心素养的要求呈现出来。比如:在教学目标中,教师在设想过程性目标时,不仅要说“经历什么”“探究什么”,还应该明确“得到什么”,比

5、如说,形成“几何直观”素养。与此同时,教师备课不能仅局限于某一堂课,而应当把相对成逻辑体系的知识整合在一起,思考通过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培养什么素养,然后再考虑每堂课怎样体现。10如何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贯串于教学中1.数学抽象: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2.逻辑推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想”3.数学模型: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语言说”11数学抽象: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睛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核心词,如符号意识、数感,甚至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都可以归到数学抽象这个素养中。小学阶段通过抽象得到的是基本概念,还包括关系和法则。抽象的方法有两

6、种:对应和内涵。对应的方法就是给研究对象起个名字,内涵的方法就是给研究对象明确定义。我建议老师们在一、二年级的教学中采用对应的方法,重在让学生感悟;以后可以逐渐采用内涵的方法,重在让学生理解.比如:启发学生理解“数是什么?数的本质是什么?表示数的关键是什么?”时,在让学生理解基本概念、关系和规律的同时,教师一定要知道这些内容涉及“符号意识”和“数感”这两个核心素养。12逻辑推理: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想”一类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归纳、类比;一类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绎。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归纳推理探究成因,比如:探究计算

7、方法规定的缘由。在混合运算中,为什么要先乘除后加减?对于“3+2×6=3+12=18”这样的算式,可以举例说明:“操场上有3名同学,又来了一队同学,2人一排共6排。问现在操场上有多少名同学?”其计算的缘由可以理解为:现在同学数=原来同学数+后来同学数=3+2×6,因此可以得到先乘除后加减的结论。教师可以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是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定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地计算。教师要在引导学生逻辑推理的过程中,逐渐帮助他们建立数学的思维模式,这就是会用数学的思维想。在教学中,如果学生讨论不清楚或者教师讲不明白,那就举例说明。一个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