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

ID:27411220

大小:1.63 MB

页数:46页

时间:2018-12-02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把握核心素养成功摆渡学生——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九龙坡区教师进修学院陈远霞如果学生是求学路上的朝圣者那么老师就是此岸到彼岸的摆渡人一、十多年课改基本情况1、取得的成效(1)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民主、开放、尊重)(2)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得以转变(老师主导、学生主体)(3)评价方式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过程、多元、开放、综合)(4)课程开发意识逐渐增强(5)课程培训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得到重视一、十多年课改基本情况2、存在的问题(1)教学目标的膨胀与简化膨胀:就深不就简,就多不就少,盲目增加学生负担简化:重视即时性目标,忽视发展性目标(2)“对话”的形式

2、主义倾向,合作学习成摆设漫天讨论—一问到底—多元误读—一律表扬—请君入瓮(3)综合性学习目标难以落实(4)读书与写字没有得到重视(5)教师语文专业素养和教学机智亟待加强(6)教师的视角没转换(学生视角与教师视角差异形成教学隔膜,发现学生,就是发现自己)学科课程标准——是什么学科课程内容——教什么学科教材内容——用什么来教学科教学内容——最好用什么来教二、语文课程标准的四个理念七个坚持四个理念: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学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坚持对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价值追求,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

3、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融合的课程目标。2、坚持“素养—养成”的课程基本模式。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训练立意——素养立意“语文素养”作为新课程的核心概念,更好地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更加丰富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思想观念多方面和谐地发展。“养成”:激发、培育、养成、熏陶感染----,多方面信息,多种方式和力量,多渠道,自我建构、生成。语文“素养”的外延1.必要的语文知识——汉字、语法、修辞、阅读、写作知识2.丰富的语料积累——识字量、词汇量、语段积累、成篇积累3.熟练的语言技能——朗读、默读、说话、听话、作文、写字等基本

4、技能;掌握常用的思维方式,形成良好的语感。4.良好的学习习惯——勤查工具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认真听讲的习惯,书写整洁的习惯。5.深厚的文化素养——高尚情操和趣味、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科学态度;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智慧;尊重多元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营养。6.高雅的言谈举止——儒雅的气质和文明的举止,和他人沟通和交际的素养。………………3.底线标准: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的普遍要求,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良好发展。4.坚持在语文课程的实施中正确把握本学科人文性、实践性,以及汉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特点

5、,积极探索语文教育的规律。人文性特点(与自然学科不同:主观、具体、模糊,不确定性、熏陶感染)实践性特点(感性特征、实际运用,程序性知识而非陈述性知识——语文知识学习的根本途径只有一条,那就是语文实践。)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规律的把握,语感,整体把握)5.坚持推进学习方式、评价方式的转变,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中提高人文修养和创新能力。接受学习——自主学习独立学习——合作学习表象学习——探究学习评价方式:分数量化的单一模式——质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多元评价6.坚持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把读书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注重积累、感悟和实践,注重整合各种可利用的

6、课程资源。7.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探索语文课程的创新发展,使语文课程保持“开放”的态势,始终适应时代的变化。三、新课程标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课程中的渗透;2、突出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突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4、根据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增强课程目标的切合性和教学实施的可操作性;5、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提出语文教学的新要求。立德树人自我意识、人权意识、法律意识、公民意识商品意识、创新意识、全球意识、自由意识平等意识

7、、仁爱意识、评判意识、合作意识妥协意识、双赢意识、诚信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环保意识、忧患意识、怜悯意识生命意识、达观意识、科学意识、文化意识课程标准根据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对语文教学提出新要求。例如,关于“非连续文本”: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所谓“非连续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其实

8、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