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

ID:27412017

大小:56.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2-03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_第1页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_第2页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_第3页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_第4页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和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成因及对策摘要:随着当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和社会经济结构和文化观念迅速变革,人们的心理承受着以往从未有过的超重负荷,心理困惑,心理不良甚至失常者逐渐增多,而心理问题在青少年中尤为突出。本文从当前的时代背景出发,指出了青少年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各方面原因,接着一一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只有形成正确的、科学的认识,大力开展师资培训,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以整体教育网络,才能有利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关键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什么是心理

2、健康呢?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定义为: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具体表现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或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除此之外,人们还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解释。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心理健康是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说,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与绝大多数人相比,其心理功能是正常的,无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顺应环境,能有效的

3、富有建设性的完善个人生活。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14当代中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且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

4、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一、中小学生健康问题的现状据前些年对几个大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为13%,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19%,大学生为25%;江苏、浙江两省对1095名中小学生的调查表明: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为16.53%;1989年对杭州地区7所大中学校2961名学生的调查结果,发现有16.79%的大中学生有

5、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初中生为13.76%,高中生为18.79%;黑龙江省牡丹江市1994年所做的调查表明: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1](一)学生的不良行为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等等,是中小学生常常出现的一些心理异常行为,而厌学则是中小学生学习问题中最普遍、最具危害性的问题。厌学有多种表现,例如,学习动机不强烈,学习兴趣弱,学习态度不端正,迟到、早退,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无故缺课,顶撞老师等,其中的极端性表现就是逃学,厌学情绪和逃学行为近几年日益严重。据调查,某大城市初中生有厌学情绪者达1/3,某中等城市约有24%的中小

6、学有厌学心理和表现,逃学的高峰年龄为14—16岁,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正经历着一个“充满危机”的阶段。[2](二)学生的性格方面的不良倾向141.小学儿童的性格发展的不良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任性、固执、不能自我控制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和娇宠,会使得儿童很容易形成任性的性格表现,做事固执己见,要求即时满足他的需要,稍有不满,便会大吵大闹,大发脾气,这样的儿童一般要通过强化教育和培养自我控制能力两方面结合进行矫正。(2)孤僻、冷漠、自卑造成这样的个性特点,既有儿童自身内在的生理、心理原因,一般也会有相应的外部原因,比如,儿童具有一些生理上的

7、缺陷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或者儿童的气质类型属于内向,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儿童就会不愿与人交往,形成孤僻的性格。2.中学生性格发展容易出现的不良倾向(1)自我意识障碍中学生的内心世界日益复杂,对许多事情开始关注,但是,最为关注的还是“自我”。“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弗洛伊德认为,作为无意识结构部分的本我,不能直接的接触现实世界。为了促进个体与现实世界的交互作用,必须通过自我。儿童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如果人在人格结构中能自我支配行动,思考过去的经验,计划未来的行动,这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弗洛伊德称为“二级过程思维”。他们经常关心自己

8、的性格是什么样的,自己的兴趣和志向是什么,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地位,自己将来会成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