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

ID:27420238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3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_第1页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_第2页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_第3页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_第4页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卷草纹的中西方起源摘要:卷草纹是中国传统的渗透独特创作思维、别具匠心和祥瑞寓意的纹样,它代表了东方传统的感性的审美理念,它孕育于遥远而神秘的西亚;同时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也能找到它的模糊的影子;在南北朝崭露头角,在敦煌石窟的藻井图案中,它精妙绝伦,美轮美奂,极具装饰性。由此可见,卷草纹的内容和形式在我国甚至是世界的装饰图案史上具有着高度的美学价值和厚重的文化价值。每个时期每个国度的卷草纹,形态万千宗法自然,不仅仅能够看出特定时期的审美特色,也能够发现因客观因素的改变而演生的图纹变化,其次工艺技法的进步,也影响着图形的

2、变化发展。本文通过比较分析的方法论述卷草纹的起源,以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和精神内涵。中国7/vie  关键词:传统纹样;卷草纹;装饰;中西方;起源  中图分类号:J51文献标识码:A:1672-8122(2017)04-0161-02  一、卷草纹概述  卷草纹,也叫“卷枝纹”、“卷叶纹”,是中国古代传统装饰纹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佛教美术中最普遍而最有特色的纹样。所谓卷草纹,就是在一条连绵不断的“S”形波浪线上,装饰填充着某一种或多种枝叶、花卉,形成一个图案纹样。  卷草纹是一种以植物作为构成形态的连

3、续纹样,将自然界具体形态以抽象形式作为构图基础,提炼概括出形式自由多样的带状纹样,并能够根据其装饰位置和整体的需求,构成不同的装饰形态。它既独立构成图案纹样有可以与整体图形完美融合,形成独特的结构形式美,其结构形态优美婉转,圆润流畅,富有生机和韵律。  二、卷草纹的西方起源  东西方学者在卷草纹的起源问题上一致认为,卷草纹发源于远古的古埃及文明。阿罗伊斯・里格尔在他的《风格问题》[1]中解释,该纹样最初起源于遥远的古埃及。在古埃及,工匠以莲花和纸莎草为原型,并将其作卷草状的连续用以装饰墙壁,继而在克里特发展为连续的波浪

4、型纹样。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以棕榈叶,在希腊则以莨苕叶作为主要的题材,分别产生并融合而形成了卷草纹的原型。日本学者山本忠尚认为[2],蔓草纹起源有三种说法,即古埃及的莲花、睡莲纹;阿西利亚的棕榈纹;希腊的花土当归。这些植物的旋涡纹在公元前六世纪在希腊被统一,变成花和叶子盘根交错、反转往复的花纹,即小棕榈蔓草纹。杉浦康平也认可了这一卷草纹起源观点,在《造型的诞生》中写到:“在这些莲花纹和椰枣纹中融入其他植物花纹,孕育出深受人们喜爱的装饰花纹。它作为象征充满丰穰力量的装饰的主要表达方式,从地中海世界向东西广泛传播。另一方面,

5、莲花纹则从埃及或地中海文化圈传播到西亚,并在这里不断增殖。她变成了类似现代伊斯兰教寺院墙壁上繁茂的、阿拉伯式蔓草花纹。[3]”  前述,起源于古埃及、阿西利亚和希腊的卷草纹传入罗马,再途径西亚,传入印度并被引用到佛教美术中,在南北朝时代随着印度佛教的东渡,经由南、北丝路和海路传入中国。由此可见,卷草纹在未进入我国前就不是一�N固定的形式,而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中进行着不断地糅合和演变。  三、卷草纹的中方起源  而在中国古代,本土的卷草纹发展脉络也有迹可循,据史料可得我国卷草形式纹样起源有两条脉络:其一是由莲花纹等植物

6、纹样加以“�住毙挝票浠�发展而来;其二则是由传统的云气纹发展得来,花叶的形状类似小钩叶的小云头纹样式。  佛教东渡前,我国的植物装饰纹样就已经出现,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以植物纹样作为装饰的陶器,彩陶中出现的植物纹样主要以单片叶子和花瓣为基本形,重复连续排列,形成单纯而秩序的装饰风格。在商周时期的青铜中,多为繁杂众多的神兽动物纹、回纹、乳丁纹等。而在春秋战国时期则出现过以植物为装饰纹样的铜镜、漆器等,如花叶镜中的叶纹镜,以及云雷纹的花瓣镜、花叶镜。而漆器中的装饰则在继承了青铜器纹样的基础上更为富丽。多采用龙凤兽鱼与花

7、草、几何纹等多种图形相结合,构成刚柔并济的美丽图案。不过这一时期的植物纹样一直是作为主体纹样的装饰或者边饰,较少成为主体纹样。由此可见,在先秦遗留的文物古迹中,花卉及植物纹样可谓凤毛麟角,至今被学者所确定的先秦遗留纹样中属于植物纹样的,仅有莲花纹、茱萸纹等有限的几种。由此可见,我国的植物纹样出现的时间并不晚,在魏晋南北朝之前的历史长河中也从未消失,但是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展现出来的前后继承关系不明显。  而在春秋战国之后,随着汉朝开通丝绸之路设立敦煌为郡,就打开了外来西域文化向我国浸透的窗户。其中,在敦煌汉代壁画中最为

8、常见的一种外来植物纹样就是忍冬纹。但是对比忍冬实物原型,这一纹样并不是对自然界忍冬原型的临摹。这一植物纹样和来自西方的棕榈纹、莨苕纹等有着直接的联系。它提炼了自然界中忍冬的生长姿态和藤蔓形式,从棕榈纹、莨苕纹中受到启发,逐渐演变而来。  而在中国本土第一次出现卷草纹雏形的则是出现在战国漆器上的“�孜啤保ㄈ缤�1)。因图案酷似“�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