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

ID:27423688

大小:1.82 MB

页数:26页

时间:2018-12-02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1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2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3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4页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沉积岩Ⅰ沉积岩Ⅱ花岗岩侵蚀面图例甲2012·山东卷3.右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2012·浙江卷4.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结构的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结构是砂岩C2012上海7.洋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A.地震使海

2、底抬升B.地震导致海底中间凹陷C.海底扩张处岩浆涌出D.海底扩张处沉积物大量堆积8.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可能形成A.岛弧和海沟B.海岭和海沟C.海岭和裂谷D.岛弧和裂谷CA(2011年高考广东卷)2.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淤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D.上游来沙量减少D2012·四川卷1-2下图是我国亚热带某旅游名山景观照片。该山山顶海拔3099米,属山地针叶林带。读图回答1~2题。1.形成图中构造地貌的地质作

3、用是A.断裂上升B.褶皱弯曲C.冰川堆积D.风力侵蚀2.该山山顶能够出现可供游客欣赏的景观是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C.层层梯田叠交错,犹如海上泛碧波D.春蚕作茧桑园绿,睡起日斜闻竹鸡AB(2011年高考新课标卷)下图显示青藏铁路从拉萨向北上坡段某处的景观。其中T是为保护铁路而建的工程设施。据此完成9~11题。9.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断A.该段铁路沿等高线布线B.该段河流冬季结冰C.铁路沿P箭头指示向拉萨延伸D.P箭头指示北方10.M、N间的堆积物来源于A.坡B.河流C.沟D.原地11.T

4、设施的主要作用是A.防御坡部位崩塌对铁路的危害B.防御沟部位洪水及泥沙对铁路的危害C.防御河流洪水对铁路的危害D.方便野生动物穿越铁路线BCB(2011年高考江苏卷)某同学骑自行车自甲地向乙地持续行进,进行野外考察。该同学利用手持GPS接收机每间隔60秒自动记录一次位置。图5是考察线路地质剖面图,图6是GPS所记录的位置分布图。据此回答11~12题。11.图5中①、②、③所对应的地质构造依次是A.向斜、背斜和断层     B.断层、向斜和背斜C.背斜、向斜和断层     D.背斜、断层和向斜12.与图6相对应的剖面图是A.a图 

5、    B.b图     C.c图     D.d图CD(2011年高考浙江卷)某校学生于台风过后,前往某山区实习,观测溪谷的变化情况。图1为学生实习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4题。3.学生在实习中可以得知的是A.溪谷的坡度;溪谷的蒸发量B.溪谷的蒸发量;溪流的水深和流速C.溪谷的台风降雨量;堆积物粒径大小D.溪谷的坡度;堆积物粒径大小4.学生在溪谷的观测点是A.甲、乙B.甲、丙C.乙、丁D.乙、戊DB(2013年浙江卷)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5.有关河曲地

6、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浸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浸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D(2013江苏卷)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B.②C.③D.④BB(2013福建卷)下图为雅鲁

7、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9.该沙丘位于A.冲积扇B.洪积平原C.三角洲D.河漫滩10.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DC某校地理小组学生在滨海公路沿线的山坡上,看到了几千年前形成的海浪侵蚀地貌。结合图文材料,回答3~4题。3.据图2判断,古海蚀地貌在此出现,反映了几千年以来该地区(10年天津卷文综第3题)A.陆地相对上升B.海水沉积作用加强C.海面相对上升D.海浪侵蚀作用加强A(2008年全国文综)7.(36分)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

8、分)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⑴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⑵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⑶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