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

ID:27430360

大小:72.6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3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实证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理论和计量分析,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推导出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计量模型。根据推导出的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通胀率变量的模型,阐述我国存在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菲利普斯的曲线特征,并根据此特征来给予相关经济政策建议。【关键词】菲利普斯曲线失业率通胀率城镇登记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是由新西兰统计学家威廉菲利普斯于1958年率先提出的,用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根裾英国1867〜1957年间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了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

2、动率之间反向关系的曲线。根据成木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工资率可以表示通货膨胀率。因此,这条曲线就可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动的关系。一、数据的选取与说明考虑到实际研究的需要以及获取数据的方便,将1983〜2013年度共31组数据设为样木空间,分析中将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作为通货膨胀的指标代替,又由于我国没有完整失业率统计资料,以国家统计局城镇登记失业率代替失业率。表11984年至2014年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按照以上数据可以得出1983年至2014年我国失业率及通

3、货膨胀率的散点图。■图1基子数裾以及散点图可以看出,屮国的菲利普斯曲线呈现以下特点:反向变化。失业率和通胀率之间呈反向变化出现于1984〜1986年、1990〜1991年、1994〜1997年、2000〜2002年、2003〜2004年、2006〜2007年。正向变化。如1980〜1983年,通胀率由6.0%下降到1.5%,失业率由4.9%下降到2.3%;1992〜1994年,通胀率由5.4%上升到21.7%,失业率由2.3%上升到2.8%;2002〜2003年,通货膨胀由0.3%上升到1.2%,失业率由4%上升到4.5%;200

4、5〜2006年,通胀率由1.8下降到1.5%,失业率由4.2%下降到4.1%;2007〜2008年,通胀率由4.8%上升到5.9%,失业率由4%上升到4.2%。无关联变化。具体表现为失业率不变,通胀率出现上升或下降,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垂直于X轴的直线。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线情况出现于1986〜1988年、1991〜1992年、1997〜2000年、2004〜2005年。二、模型设定及计量分析(一)inf=30+32un+u根据•Eviews统计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有:Inf=15.78-3.19um根??回归分析的结果,失业率每下降一个

5、百分点,通胀率就上升3.19个百分点。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F统计量为7.08,对应的P值为0.01,小于0.05.所以拒绝原假设,方程的参数具有显著性影响。(二)对回归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异方差的检验■用White对异方差进行检验,结果如上表,其中统计量nR2值为7.48,对应的P值为0.02,小于显著性水平0.05.拒绝不存在异方差性的原假设,所以用加权最小二乘法(WLS)进行修正,结果如下:■■加权后的模型无论是对单个系数的检验还是对整个方程检验,P值都小于0.05,具有显著性影响,拟合优度力0.22,大于之前的值0.19,所以

6、拟合结果优于之前。所得模型为:Inf=16.72-3.46um(3.83)(-2.94)R2=0.223369三、结论及意义本文在理论分析和计量分析结合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得出了我国菲利普斯曲线的计量模型。根据推导出的包括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通胀率变量的模型,可以得出,我国存在通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菲利普斯的曲线特征,二者呈负相关关系,即通胀率变化量上升,失业率下降;反之则相反,我国实际城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在积极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的同时,应该防止通货膨胀大幅上升;在防范经济过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抑

7、制通货膨胀的时候,应该注意通过不同的政策组合,积极扩大就业,逐步缓解失业问题。反通胀与治理失业时我国经济政策所致力实现的宏观经济目标。总之,菲利普斯曲线只是揭示了通货膨胀与失业率之间的一般关系,但两者的确切影响程度并不能具体确定,主要是因为影响两者之间关系因素太多。而且,中国市场机制与西方的规律不同,这使得完全照搬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并不可行,所以有选择性地应用菲利普斯曲线并加以研宂,才能找到充分运用其背后的经济意义。参考文献[1]潘省初.计量经济学第四版,屮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国家统计局城镇人口失业率统计.消费价格指数统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