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

ID:27432958

大小:6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3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_第1页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_第2页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药口服加中西药灌肠治疗盆腔炎23例庄新妹(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礼嘉镇坂上卫生院213165)【摘要】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最常见的是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盆腔炎多发生在育龄期的年轻妇女,绝经后和未婚者较少见。【关键词】灌肠盆腔炎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易反复发作。临床上以小腹或少腹疼痛、拒按或坠胀,腹痛呈持续性、活动或性交后加重,引及腰骶,严重者或伴发热,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临床上有寒、热、虚、实之分,笔者采用少腹逐

2、瘀汤加减U服,加上中丙药灌肠治疗木病,疗效确切,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3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都有生产史,年龄在20-60岁之间,其中3例大于55岁,病程1月一5年,12例有流产史,10例放置宫内节育器史。主要症状:下腹部疼痛,或伴发热,经前或经期加重,阴道、肛门坠胀痛,疼痛每遇劳累、久站或性生活后加重,带下量增多,色黄,有异味。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色黄且量多,宫颈肥大或糜烂,或有抬举痛,子宫体常大或略大,有压痛,活动度差,双附件增粗,或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或能触及包块,压痛明显。B超提示可探及

3、增粗的输卵管、盆腔积液、盆腔炎性块等。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或正常。阴道或宫颈管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有异常或检出病原体。二、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口服和中丙药保留灌肠治疗。(1)23例患者均用少腹逐瘀汤加减,基木方药组成:小茴香10g,川芎10g,延胡索10g,干姜5g,官桂5g,赤苟10g,生蒲黄15g,炒五灵脂10g,末药6g,当归15g,为汤剂煎服,每H一剂,一日二次。7天为一疗程,症状消失后,再服半月巩固疗效。如下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伴发热,小白短黄,去干姜5g,官桂5g,加黄芩

4、10g,薏苡仁20g,败酱草30g,鱼腥草15g;若兼有气滞加川楝子6g,香附10g;若有血瘀者加三棱15g,莪术15g,桃仁(打)10go(2)中西药保留灌肠:红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15g,鱼腥草15g,薏苡仁15g,三棱15g,莪术15g,浓煎至80ml再加入2%利多卡因10ml、丁胺卡那霉素0.4mg,药温在37-40度之间,以肛管导入肛门15cm左右,每晚排便后灌肠,次tl排出,经期禁止灌肠,7天为一疗程。并嘱患者忌劳累,适当休息,保持心情舒畅,暂吋禁止性生活,阳虚怕冷者可用热毛

5、巾外敷下腹。三、治疗结果1.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消失,一般检査、妇科检査及B超检查正常,停药后一月为复发。显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消失,一般检查、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发热等症状减轻,一般检查、妇科检査及B超检查有所改善。无效:治疗后下腹疼痛及发热等症状无改善,一般检查、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疗效结果痊愈14例,显效5例,冇效3例,无效:1例。总冇效率为95.8%。四、讨论盆腔炎西医认为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厌氧菌引起

6、的,近年来发病率不断攀升,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女性生理器官的解剖位置决定病原体易直接或间接上行感染;2.宫腔手术操作不规范或消毒不严,如产后、宫腔内手术后引起急性盆腔炎;4.性传播疾病引起;5.由于阴道冲洗使阴道环境改变,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或自然防御机制被破坏,病原体乘虚而入引发盆腔炎。本病属于中医“妇人腹痛”、“癥瘕”、“带下”、“断续”之范畴,多有经期、产后,余血未浄,感寒饮冷,调适不慎,房事不洁,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与气血相搏,蕴结胞宫、胞脉,损伤冲任,胞脉阻滞或失养,“不通则痛”,“不

7、荣则痛”,而见下腹疼痛,带下增多等。《妇人大全良方》:“夫妇人小腹疼痛者,此由胞络之间夙有风冷,搏于血气,停结小腹,因风虚发动,与血相击,故痛也。”不过临证当分清寒、热、湿、毒、瘀,孰轻孰重,悉心辨证施治。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被誉为“天下调经种子第一方”,具有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的作用。方中小茴香、干姜、官桂味辛而性温热,入肝肾而归脾,理气活血,温通血脉,当归、赤芍入肝养血、活血,生蒲黄、五灵脂、末药、川芎活血理气,使气行则血活,气血活畅故能达到止痛之效果。热毒较重者,加三棱、莪术、

8、桃仁,行气活血止痛,使气畅瘀消而达到止痛之效果。中西药保留灌肠是一种迅速高效便捷的给药途径,既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痉挛,改善组织营养,减少炎性渗出物,抑制结缔组织增生,促进包块吸收,还可防止或减少肝损害,直达病所,增加局部药物的浓度,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苏中利多卡因还能消除灌肠引起的便意感,缓解疼痛,丁胺卡那霉素是广谱抗生素,杀火细菌,减轻粘连,促进炎症吸收。中药灌肠是中医学传统的给药途径之一,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的《伤寒论》中有“猪胆汁一枚,泻汁,和少许法醋,以灌谷道内。”的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