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

ID:27443253

大小:4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3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五说课稿(全)精编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什么?(一)说教材《荷塘月色》是高中语文教材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文章,由于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因此,这篇文章事实上是学生进入高中接触的第一篇现代文。能否学好这篇文章会影响到学生对整个高中阶段现代文的兴趣与认识。因此,让学生喜欢上这篇文章并初步掌握一些阅读现代文的方法就成为这一堂课的首要任务。《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因此,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

2、借景抒情的手法,更要让学生仔细品位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以望能够利通过阅读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唤醒重构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意识,让这堂课成为一次成功的精神历程、一次成功意义探寻的过程。(二)说学情高一学生虽然对文学作品有初步了解,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但对《荷塘月色》这样比较复杂的写景抒情散文接触不多,在理解作者感情和揣摩语言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三)说教学目标依据学生学习特点、教材特色以及大纲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0(1)知识与能力目标: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抒情性,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2)过

3、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掌握一定的赏析散文的方法。(3)情感与态度目标:增进学生对朱自清先生的了解,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四)说教学重点1、让学生走进作品的情感世界,体会作者淡淡喜悦淡淡哀愁的思想感情,理解本课借景抒情的手法。2、通过品读语言,尤其是精彩语段4—5段的赏析,品味文章语言美,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五)说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复杂的感情2、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二、怎么教?(一)说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

4、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采用提问法、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10(二)说学法本课设计力求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主要采用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查阅资料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三)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初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四、五自然段深入分析。第二课时深入理解感情,赏析第六自然段,理解《采莲赋》的作用。下面我着重说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设计一个较好的教学环境,

5、为课文教学作情感铺垫。)我是这样设计导语的:在夏季的一个夜晚,月亮升高了,是一轮圆月,我们的主人公心情郁闷,想散散心,于是想到荷塘去走一走。月光下的荷塘是那样的美,荷塘上的月色也令人陶醉,那景色就像一幅静谧、安详、优美的图画。作者将这幅画给我们描摹了下来,成为一篇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们读他的文章就像看到了那幅画一样。那篇文章就是著名的《荷塘月色》,作者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的朱自清先生。(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显示配乐的荷塘景色,板书课题。)10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

6、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采用这种方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凸显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2、自读课文,初步感知引导学生自读课文,这一部分大约需十五六分钟的时间。是这一堂课中占时较多的一部分。《荷塘月色》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设计这一步骤旨在通过大量的、形式多样的诵读,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巴金先生说过:“写吧,只有写,才会写。”我们是否也可以这样说:放手让学生读吧,只有读,才会读。让学生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思考,在读中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3、仔细品读,把握感情请学生挑出自己

7、最有体会的语段来读。在我设想中,学生选四、五自然段及《采莲赋》这一段的比较多。若有学生提到自己比较喜欢《采莲赋》这一段,我想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文章感情基调。设计几个问题:为什么喜欢这一段文字?它与全文的中心是否协调等等,引导学生去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以《采莲赋》为切入口是因为(一)这一段文字比较绮丽,学生大都比较感兴趣;(二)理解《采莲赋》在本文中的作用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学生理解分歧比较大,以此为切入点既可激发学生兴趣,顺势导入对本课的理解,又能初步解决本课教学难点,一箭双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