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

ID:27465787

大小:73.50 KB

页数:22页

时间:2018-12-03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_第1页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_第2页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_第3页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_第4页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聊斋志异》仿书发展流变研究摘要:本文第一次系统梳理研究了《聊斋》仿书的发展流变历程,首次界定了仿书的概念以及《聊斋》仿书的主要书目,并根据仿书的流变特点划分为四个阶段,即高潮期、低谷期、重振期和蜕变期,对于每个阶段的特点作了初步的分析,力求勾勒出《聊斋》仿书发展历程的概貌。  关键词:《聊斋志异》;仿书;流变  一、《聊斋》仿书研究缘起  仿书是一种常见的文学现象。一个作家创造出某部标志性作品之后,其他作家往往慕其风采神韵而群起效仿之。这种风气在各种文学体裁以及各个时期皆有,尤其是明清小说界,

2、仿续之习更是前所未有。《三国演义》引发历史演义热,《西游记》带出各类神魔小说,《金瓶梅》之后艳情小说泛滥成灾,《红楼梦》后面跟出三十余种“红楼系列”小说。《聊斋志异》(后皆简称《聊斋》)一出,众多作家又被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一书而兼二体”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吸引,从而在清朝中后期的文言小说界,掀起持久的仿作热潮。赵苕狂《聊斋文集·序》述曰:“……当其始也,士有口,道《聊斋》;士有目,读《聊斋》,而士之有手与笔者,亦莫不唯《聊斋》之文体是效。”直到清末民初,文人仿作,仍大有人在。鲁迅先生《中国

3、小说的历史的变迁》第六讲《清小说之四派及其末流》指出,“拟古派的作品,自从以上二书出来以后大家都学他们;一直到了现在,即如上海就还有一群所谓文人在那里模仿它。可是并没有什么好成绩,学到的大抵是糟粕,所以拟古派也已经被踏死在它的信徒的脚下了。”鲁迅先生说出三个问题:一是《聊斋》仿书至民国年间仍有人搞,二是仿书质量低劣,三是清代小说的仿续现象已经引起文学研究界的注意。  其实批评仿书者,鲁迅之前就代不乏人,冯镇峦《读聊斋杂说》曾谈到:“是书传后,效颦者纷如牛毛,真不自分量矣。无聊斋本领,而但说鬼说狐

4、,侈陈怪异,笔墨既无可观,命意不解所谓。臃肿拳曲,徒多铺陈;道理晦涩,义无足称。”俞樾《春在堂随笔》(卷八)则从词采角度贬抑仿书,谓“后之继《聊斋》而,则俗艳而已。甚或庸恶不堪入目,犹自诩为步武《聊斋》,何留仙之不幸也。”不管反对意见如何之多,仿书毕竟在清代文言小说史之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其不能与《聊斋》相比肩,就不将其纳入研究视野。至目前为止,我国学界对于《聊斋》仿书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单部作品的评介。直至近十年来,学界开始关注《聊斋》仿书的价值。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侯忠

5、义等着《中国文言小说史》,吴礼权《中国笔记小说史》,林辰《神怪小说史》等专著均曾涉及这一领域,但限于篇幅或体例,仅仅是涉猎其表而未深入其中,缺乏系统性研究。林辰先生曾就目前学界对明、清仿书“缺乏认真的研究”,表示过关注①,并提出《聊斋》仿书并未停留在机械摹仿之中,而是含有作家的创新成分。因此,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一孔之见,对《聊斋》仿书流变作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二、《聊斋》仿书界定  仿书不等于续书。续书是指作家以某部小说为参照系,借用被参照小说中的人以及与其相关者,按照小说情节发展的逻辑,接着该

6、小说重新续写。这种续写之法有的接着尾巴朝后续,如陈忱《水浒后传》;有的从小说中某个情节生发开去,另辟蹊径,如《金瓶梅》之于《水浒传》。总之,续书的特征在于续。而且,所续者大多为《三国演义》、《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等著名的长篇小说。  仿书则是出于对某部典范作品的偏爱和欣赏,通过对典范作品的题材、内容、形式、风格乃至艺术构思的摹仿,创作出与之在以上诸方面相近的作品。其特征首先在于“仿”,而不要求作品之于被仿作品有着时空和内在逻辑上的前后联系。其次,仿书本质上是一种再创作,它不是作家的一

7、种机械模拟,而是仿中出新,重新赋予所仿的叙事对象以新的生命,新的特色。那么,《聊斋》仿书又该如何确定呢?我们不妨先看《聊斋》的特色所在:从叙述对象看,侧重鬼、狐、仙、魅之事;从艺术手法看,“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②从作品体制看,篇末仿司马迁《史记》之“太史公曰”的形式,多用“异史氏曰”,以见之襟怀及见解。《聊斋》仿书的确定,笔者基本是按照这三个标准。三者之中,又以前二者为主。因为少数仿书如王韬《淞隐漫录》、《遁窟澜言》,袁枚《子

8、不语》等,虽然摹仿《聊斋》,但是,篇末没有论赞;另如屠绅《六合内外琐言》之论赞,则悉由其朋友或评点者所加,因其风格与《聊斋》相近,故仍将其归入仿书之列。体制并非判断仿书的重要标准。经过检索,清代到民国初年的《聊斋》仿书主要书目如下:书名成书年代篇末论赞版本备注夜谭随录和邦额约乾隆44年闲斋氏曰:兰岩氏曰:光绪二年爱日堂刊本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本柳崖外编徐昆约乾隆46年柳崖子曰:乾隆58年贮书楼存版本光绪年间上海石印本《真正后聊斋异》《聊斋续编》谐铎沈起凤约乾隆48年铎曰:乾隆56年藤花榭刊本六合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