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

ID:27467284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3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_第1页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_第2页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_第3页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_第4页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英国济贫法演变史ok3esher所评论:“虽然《济贫法》的具体形式和机制已经被废除,但隐含在济贫法中的观念与政策仍然深植于现行的法律和实践中”。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和1843年《济贫法修正案》作为济贫法中重两部具有重要意义的立法——前者具有发端意义而后者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通常被称之为旧济贫法与新济贫法以区分其不同。本文也以这两部法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两部法律的差异出发,试图探究英国济贫法演进背后的社会原因,并重点分析由之引发的立法观念的转变。一、出于恩赐与恐惧的旧济贫法时代1601年对《伊丽莎白济贫法》进行法典化被认为是济贫法的开端。随后的《1622年王位继承法

2、》中部分法规和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对其具体实施规定做出了修改。《1782年托马斯·吉尔伯特法案》与1795的斯宾汉姆兰制度也分别做出了为满足当时社会需求的不同程度的补充与修正。逐渐地,英国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院、实行教区安置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济贫制度。这一时期的《济贫法》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初期的巨大社会变革下产生的,表现出了明显的被动性、应对性、反人权等性质,体现了出于恩赐(对于教会)与恐惧(对于政府)的立法理念。《济贫法》的被动性充分体现在它的建立初衷上,即专制统治者并非主动地,而是迫于现实、出于不得已的缘故进行济贫。法律作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此

3、时的济贫法体现了统治者解决社会问题、进行社会管理、维持统治安全的职能。为了实现资本原始积累而进行的圈地运动使众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成为无法生存的流民,随后,工业革命下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技术进步,使众多手工业劳动力丧失就业机会成为失业人群,另有因英法战争而产生的大量无生产技术的士兵——无论是流民、失业人群还是那些返乡士兵,这些人均成为危及国家统治的不稳定因素,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骚乱和暴动。据统计,1795-1816年,英国共发生1500次暴动,就是说平均五天就会有一次暴动。严重的流民问题与失业问题亟需得到解决,而贫困作为不稳定的因素的源头因此得到了统治者的关注,贫困问题成为维护统治需要解

4、决的首要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论述的的“济贫”具有鲜明的附随性特征,即作为维持社会安定的附随性目的存在,济贫的完全理由是因为贫困导致了不稳定的结果而非贫困本身值得救济。区分这一点非常重要,即使在济贫结果上好像并无差别,但是济贫是出于统治利益考量还是出于人权保护在本质上存在根本差别。[1][2]下一页所以很自然地,济贫的目标也以消减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最上限——而非消减贫困本身。出于专制统治需求的被动的济贫,决定了它必然是一种落后消极的济贫方式。济贫的应对性的道理体现在,问题产生的原因往往决定了问题解决的方式——失业唯一的解决办法即就业而无其他。流民与失业的本质均是生产资料与生产力

5、的无法结合,所以“使穷人参加工作的理念”自然产生,劳动救济成为最为主要的救济措施。当这一理念与专制强权相结合,结果就是强制劳动——《济贫法》要求所有体魄健康的人必须参与劳动。《1782年吉尔伯特法》规定,济贫监督官不能将身体健全的失业者送进济贫院,而应为其寻找工作并使其保有工作,同时向其提供工资;1795年的斯宾汉姆制度也与就业促进直接相关。英国各地的许多救济措施也大都与推动贫民就业直接相关,这一时期迅速建立的贫民习艺所即是最为充分的体现。而真正的现代意义的救济,在当时仅仅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与小孩,在当时所占的比例是非常之小的。所以,当代英国著名学者哈蒙德夫妇指出:“18世纪的

6、济贫法既是一种救济制度,也是一种就业制度。”另外,济贫法的强制劳动还具有反人权的特征,尤其在济贫法早期,其惩罚性政策表现得尤为明显。其本质是公权的滥用和对穷人权利的剥夺。如1722年《定居就业与救济法》赋予教区强制性要求贫民受雇于雇主的权力。正如秦晖评价:“旧济贫法的核心是对穷人进行强制收容、强迫劳动,名曰济贫实为惩贫,是以剥夺人权为代价的‘血腥立法’”,虽然之后通过建立感化院收纳流民的政策改善了惩罚性的程度,但仍然具有专制统治下救济的反自由、反人权特征。这也说明专制统治下不可能存在真正的救济,这是社会基本经济政治制度决定的。二、济贫法改革与新济贫法时代《1782年托马斯吉尔伯特

7、法》和1795年的斯宾汉姆兰制度改革做了很多应急性修正,比如将济贫范围不断扩大到院外救济,规定教区可以联合组成联盟,还将救济与当时食品价格水平挂钩。旧济贫法走过近250历史,在工业革命兴起的十八世纪末——这个全新的时代中遭到越来越多社会的质疑,面临强大的改革压力。经笔者总结,反对声音主要有三种。一为工人阶级的利益诉求,一方面雇主通过压低工资的手段转移济贫税压低了工人收入,另一方面工人还需缴纳高额济贫税,以至面临“工人即使有工作也会沦为乞丐”的境地,同时心理上背负着因为施舍慷慨的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