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

ID:274702

大小:2.63 MB

页数:100页

时间:2017-07-17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_第1页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_第2页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_第3页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_第4页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9年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教学讲演-致能大讲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致能大讲坛基础教学部吴文化与苏州历史文化名人二零零九年四月一、吴文化的概念“吴”,即吴地;“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自20世纪初以来,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一般而言,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凡涉及精神创造领域的文化现象,均属狭义文化。我们这里所讲的指的是广义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吴文化呢?吴文化

2、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是指吴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文化创造。正如著名先秦史学专家李学勤先生所述:“吴文化泛指吴地的文化,把吴国文化前后的源流,以至后世吴地的文化的蓬勃发展都概括在内。”由此看来,吴文化是一种地域文化。吴文化的地域,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即苏州、无锡),包含西至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至上海,南至浙西地区。可见,吴文化的地域是非常广泛的。比如盛唐前期诗坛上活跃着四位“文词俊秀,名扬于上京”的诗人,他们就是被称为“吴中四士”的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虽然他们被称为“吴中四士”,其实他们当中只有张旭一人是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其他三人

3、中,贺知章是越州水兴(今浙江萧山)人。包融是润州延陵(今江苏丹阳)人,张若虚是扬州(今江苏扬州)人,由此可见吴文化地域的广泛性。二、吴文化的起源吴文化历史悠久,约五千多年以前,吴地这一带由于和中原地区缺少往来,曾被中原人看作是“断发纹身”的“蛮夷之地”。商朝末年,周部落在今陕西凤翔岐山一带诞生,部落领袖古公亶父(后来周武王伐纣而有天下,追尊古公为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少子季历。长子泰伯无子嗣,三弟有子名姬昌,聪明伶俐即周文王。按照祖制,泰伯是法定的君位继承人,但古公认为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人的瑞相,预料他将能兴周,有意传位给季历,以便再传给姬昌,但未明显表示。泰伯了解古公的意

4、思,在古公生病时,便托辞到南方采药。他的二弟仲雍也有此意。于是他和仲雍一同拜别父亲,到了江南,在今无锡梅村,随从当地习俗,“断发纹身”,建立了“勾吴”国,他们在此传授中原文明,被拥立为领袖。“泰伯长而无嗣”,死后仲雍即位,子孙世袭。在北方中原,季历接周位,传于其子姬昌(文王),姬昌传于其子姬发(武王),迁都镐京,牧野之战灭商平天下,追封泰伯于吴,从此吴国成了名正言顺的诸侯国,吴文化由此发源,吴王阖闾、夫差均为其后人。以此来看,泰伯、仲雍乃吴文化的缔造者。三、吴文化的基本特征(一)吴文化的开放和包容性特征从吴文化的起源可以看出,“吴文化”是由泰伯带来的中原文化和土著文化相结合而生成的,它就象一

5、个混血儿,其本身就是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结晶,这种文化的融合性就决定了其开放性和包容性特征。春秋时期,吴人言偃(子游)求学于孔子,是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返回吴地后大力传播孔儒之学,被誉为“南方夫子”,也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擅长文学。其留下的名言有:“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论语·里仁》)(“数”(shuò)是“屡次”的意思。如果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国君(领导)旁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你有事没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亲密,但你们俩离疏远也就不远了。);“丧致乎哀而止”(《论语·子张》)(意思是“丧事做到尽哀也就可以了”。既讲形式,又反对形

6、式过头,孔子非常注意做事分寸的把握,子游继承了这优点。现在人在很多事情上过于讲究形式,包括丧事,在生前,儿女不懂得孝顺,在死后,丧事办得很奢华,这一切只不过是在做秀。)子游求学于北方孔子的举动正是吴文化开放性的生动体现。后来自汉至南宋,由于北方战争频仍,不断有移民迁入吴地,移民文化色彩愈益浓厚,外向开放精神得到强化。明朝初年,我国古代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从苏州的浏河出发,最远的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历经三十多个国家,极大的促进了亚非经济文化的交流。这种文化的开放性,使苏州自古就是中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21世纪的苏州更是站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端,曾入选全球九大科技新兴城市,并于200

7、2年完成了它的“一二三四五”,即引进外资名列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GTP、财政收入分别位列全国二三四五名,这一切都得力于吴文化开放、包容的文化渊源。(二)吴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文化,总是随着历史的演进而不断嬗变的六朝以前,吴地尚武近蛮,以民风强悍、尚武轻死而著称。《汉书》“地理志”云:“吴粤之君皆好勇,故其民至今好用剑,轻死易发。”春秋时著名的两大刺客均出自吴地,这就是刺杀吴王僚的专诸和刺杀公子庆忌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