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

ID:27477032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4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_第1页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_第2页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_第3页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_第4页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某气缸套珩磨夹具的试制  【论文关键词】:珩磨;加工;夹具  【论文摘要】:珩磨是一种低速磨削法,能提高工件尺寸,几何形状精度,降低加工表面粗糙度值。在气缸套机加工中,它用于内孔最终加工。影响气缸套内孔珩磨质量的因素很多,如气缸套珩磨前内孔加工精度,珩磨机的精度、磨头精度和所用珩磨夹具等,在大批量生产中,珩磨加工具有成本低、精度高等特点,珩磨加工正逐步成为现代制造单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工中所存在的问题    瑞安某汽配厂生产各种类型的气缸套,每年粗精珩磨缸套数量约1.5万件。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珩磨定位夹紧方式为工件立放,大头朝下,由缸套凸

2、肩外圆及大端面定位,采用空心油缸轴向压紧缸套小头端面,由夹具的定位底座支承。  这种方式要保证工件与磨头同心,一方面为减小定位误差要提高缸套凸肩与内孔的同轴度,这就提高了工件的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要增大珩磨头与主轴肩的浮动量,但此浮动量是有限制的,并且使珩磨头的调整难度加大。缸套全长上受压应力,对缸套薄壁件尤其在粗珩时余量较大,压紧力P较大,工件不能向上下膨胀,使薄壁缸套轴向热伸长变成沿其轴向的弯曲变形,严重影响缸套形位要求的达标。    二、改进的方法    为了克服加工中存在的问题,从工艺调整上难度大,为此瑞安某汽配厂试制了一种新型夹具,采用液压缸

3、施力,通过液性塑料传力,弹性套(涨带)对工件施加均匀径向夹紧力,实现定心定位,夹紧变形很小,使各项指标都达到了生产要求。工作原理如下:分配器(转阀)控制四个油缸,两缸为夹紧油缸,夹紧时其柱塞在活塞带动下挤压液性塑料使弹性套变形。夹具体与薄壁套之间环槽及夹具体内腔充满液性塑料并呈密封状态。液性塑料在100℃以下为塑性半固体,可压缩性极小,当缸套装入夹具体后通过气缸推动拉杆和柱塞把压力传递给液性塑料,它会像液体一样将其所受压力均匀地传递到夹具体内壁的各个部位,薄壁套外圆产生均匀的变形膨胀,气缸套与薄壁套之间的间隙消失,气缸套被夹紧,达到高精度定位的要求;

4、在上、下腰带处抱紧缸套,同时另两缸处于松开状态,可装卸工件;珩磨后油缸带活塞拉回柱塞,弹性套弹性复原,缸套被松开,转阀带夹具转180°,则原来紧缸转至装卸料工位,另两缸转入夹紧工位。当气缸套工艺尺寸加工完毕,通过气缸和拉杆松开柱塞,消除施加给液性塑料的压力,材料在本身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薄壁套恢复到原始状态,使缸套很方便地取下。    (一)设计的关键  该液塑夹具的设计关键是:弹性套的结构及其变形引起的夹紧力估算,夹紧力是否足以克服珩磨磨削力,弹性套变形复原后工件的装卸是否方便。  理论所需夹紧力矩:缸套夹紧加工时受力,粗珩时:径向余量为0.08~

5、0.12mm,珩磨头V周=180r/min,径向进给取6μm/r,行程数n==30~40,油石长Ir=140,所用条数n=6,宽度S油=7;珩磨行程I=L+2a-It=215+2×140/4-140=145mm,V往max=ΠnI/140=11.1m/s。此时,缸套受珩磨头轴向磨削力Fa及摩擦力Ff(实际作用在两腰带竖直方向)、径向力Fn(位置随磨头在缸孔内变化)、伴随切向力Ft产生珩磨力矩MH、两腰带夹紧力FJ1、FJ2及摩擦力矩Mf、凸肩处受弹性套支承力Ft及摩擦力矩Mf’,由于不再有轴向夹紧力,故Fa、Ff、Fz、f’较小,竖直方向力不必验算,

6、仅验算夹紧力矩:按粗珩取珩磨头压力Pn=0.2~1.0MPa,安全系数k=0.8~1.2,摩擦系数μ=0.4,则有:Fn=kpn1tns油=1.0×1.2×140×6×7=7056N,Ft=μFn=0.4×7056=2822.4N,MH=FtD缸=2822.4×105×10-3=296.352Nm,因MH、Mf、Mf’平衡,忽略Mf’夹紧力FJ需偏大更安全,故需夹紧力矩:Mfmax=MH=FJ需μD腰带=(FJ1+FJ2)μD腰带=296.352Nm,FJ需=FJ1+FJ2=296.352/(120×10-3×0.4)=6174N。  实际实现的夹紧

7、力矩:弹性套材料65Mn钢,在此仅计算相关结构尺寸:(1)上下腰带及对应夹紧部分弹性套筒尺寸(mm):D上=ф124(-0.043-0.083),D下=ф122(-0.036-0.071),则DT上=ф124(+0.040),DT下=ф122(+0.0350)(2)工件与套筒定位面间未夹紧时配合间隙:△max1=124.04-(124-0.083)=0.123,△min1=124-(124-0.043)=0.043,△max2=122.035-(122-0.071)=0.106,△min2=122-(122-0.036)=0.036  (3)弹性套允

8、许最大变形△Dmax及薄壁处厚度h:△Dmax=(0.003~0.002)DT,取中间值故有△Dmax1=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