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

ID:27492897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1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2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3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4页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存在问题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全球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国政府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外贸政策,使加工贸易在中国落地生根,一跃并成为参与国际分工的主要方式。随着外贸政策不断调整,当前中国加工贸易奏响了转型升级的新乐章。通过探讨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找出当前存在的若干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中国3/vie  关键词:加工贸易;发展历程;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1008-4428(2017)03-114-02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从无到有,实现了从量到质的四次“飞跃”。  (一)70年代末―80年代中:来料加工  197

2、8年8月中国正式颁布《开展对外加工装配业务试行办法》,将沪、粤、闵作为试点,率先推行加工贸易,并对在三地加工装配原料零部件、进口所需设备,均予免征工商税及关税。为发展“以进养出”业务,很快国务院又颁布《发展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型补偿贸易办法》,鼓励本国企业“师夷长技”:利用国外原料,学习先进技术,从而将本国出口贸易做大做活。由此,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及补偿贸易(三来一补)的贸易方式在我国正式萌芽。  1979年3月,国务院进一步颁布《以进养出试行办法》,为进料加工在我国的起步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80年代中―90年代初:进料加工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进料

3、加工进口货物管理办法》《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加强进料加工复出口管理工作的通知》相继颁布,旨在不断放宽对进料加工的各项限制。该时期进料加工取得了快速发展,到1989年,我国进料加工进出口总额逾192.5亿美元①,首超同期来料加工总额,自此,进料加工跻身为中国加工贸易的主要形式。在开放宽松的政策背景下,外商对华设厂投资的意愿逐步增加,我国的加工贸易向高技术产业和环节迈进具有了新的驱动力。  (三)90年代初―2003年:外商投资型为主  1992年7月《对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货物监管和免征税办法》的颁布,明确了我国当时的政策方向:着力吸引外资进入我国加工贸易行业,此举加速了发达国家向我国产业转移的步伐

4、。该时期,以外商投资为主的加工贸易一举超越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在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外溢效应下,我国的加工装配技术与工序日臻成熟,中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有了相当程度的提升。  然而,加工贸易早期对资源环境的负面影响此时初露端倪,2003年10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继续发展加工贸易,着力吸引跨国公司将更高技术、更大增值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及研发机构转移至我国,不断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这标志着我国加工贸易将开启转型升级之旅。  (四)2004年至今:转型升级  “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是2004年中央经济工作的主旋律,为加工贸易转型升

5、级吹响了号角:该年,商务部将加工贸易行业禁止类商品目录予以公布,大量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两高一资”)商品“榜上有名”。2006年又将“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及时动态调整。2007年,部分产品限制出口退税、禁止类商品目录的增设等政策相继出台,使从事加工贸易的门槛愈发提高。  2010年10月,中央提出“延长加工贸易在国内的增值链”,随后2011年11月,由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指导意见》中,“不断优化国内加工贸易的产品结构;促使加工贸易向产业链的高端发展;优化加工贸易区域布局”等被首次提上日程。  我国加工贸易由无到有,以弱变强,如今已跻身为对外贸易主要方式;而在当前,也步

6、入了转型升级的“深水区”。  二、当前我国开展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区域分布不均衡  当前的加工贸易过度扎堆于东南沿海地区,导致地区劳动力、土地、能源等成本过高。东南沿海地区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环节、资源能源耗费型产业早被“边缘化”,正亟待寻找出路。而资源与劳动力丰富的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该类型加工贸易上却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加工贸易中“边际产业”的地区梯度转移未为不可。  (二)过分依赖外资企业  现阶段,外资企业仍是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在发展初期,外资企业的外溢效应不容置疑。然而,外企来华开展加工贸易的初衷往往是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而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及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问题,如今

7、却不容忽视。当前,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在劳动力、土地等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很难确保外企不会将设在我国的相关生产环节进行转移。因此,当加工贸易发展步入深水区,若外资比例仍旧过大,其发展方向和区域布局等均会受到外企发展战略的制约,变得非常被动。  (三)人力资本供给缺乏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业结构必将向技术、资本密集型靠拢,这一过程需要大量人力资本投入,然而,当前我国人力资本供给现状不容乐观,集中体现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