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

ID:27496079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_第1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_第2页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思维训练知识经济时代下,社会对人们阅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考对于学生阅读能力考查力度日渐提升。论述类文本是高中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文体屮占据较大比例。但由于论述类文本语言特点平淡、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阅读兴趣并不高,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因此加强对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木阅读思维训练的研究至关重要。一、思维训练意义高屮生处于人生成长的重耍时期,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模式,能够为其日后自主学习奠定基础。教师在讲解论述类文本时,通过引导学生对作者观点进行反驳,然后深入到文章学习中,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且能够

2、提高学生阅读能力[1]。论述类文本与高屮生思维发展特点相符合,高中生通过对该类文本的学习,能够使得自己的思维更具逻辑性,从而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文本输出。二、高中语文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思维训练措施(一)教师鼓励质疑高中阶段是语文阅读的转折点,由教师教学转变到学生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占据主体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发散思维,而后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屮。对于质疑,可以通过反向和对比两种方式进行。学生能够根据标题与论点,进行反向质疑,然后通过对作者观点的反驳,随后将文中的论点更好地表述出来,促进学生思

3、维与阅读能力的发展。对比可以体现在修辞、思维方法多个方面。如在《拿来主义》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方法,对文中的“破”和“立”进行分析,谈谈如何对待优秀的外来文化。经过比较,学生能够辨证地看待文化,针对优秀的外来文化,我们可以积极占有,而针对固有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留下精华。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后,让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见解,如“针对拿来主义思想,还适用当今社会吗?”在问题的引导下,能够实现对学生思维的纵向挖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二)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新课改背景下,学生主体性受到了关注。因此在论述类文本阅读教学屮,教师耍突出

4、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指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筛选和整理,选择富有时代性、文化性的课外读物,如《读者》、《书屋》、《散文》等,或者当代散文家作品等,从中汲取更多“养分”。为了提高阅读有效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惯,教师要句学生传授阅读时,需要注意文本的屮心论点及分论点,并通过摘抄、批注等方式积累知识,以此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实现对学生思维的训练。单纯依靠教材上的内容难以达到良好的思维训练效果。教师要积极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和提炼哲学观点,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三)传授思维方法论述类文本是用论证作为主

5、要表达方式的问题形式,通过现有事实判断和推理,最后形成逻辑思维。思维过程建立在一定规律基础之上,无论哪种思维,其基本规律都占据着关键位置[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将思维基木规律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探索规律,使得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概念,并利用概念推理出问题的结果,促进学生能够利用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利用求证、求同、求异等方式进行思考和论证,向学生传授多元化方式,学生根据问题特点合理选择方法,能够快速得出结论,逐渐将知识内化到自身思维当中。此外,教师作为教学的重耍主体,其教学习惯会影响到学生。所以

6、教师要保持冥思习惯,思考问题的根本,引导并鼓励学生也能够积极参与到思考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论述类阅读能力。结论:根据上文所述,论述类文本阅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屮,教师耍树立现代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别,在学生现有认知能力基础之上,鼓?钛?生质疑,并根据已知条件推理出结果,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点,并向学生传授基木的思维方法,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由形象思维朝着抽象思维转变,使得学生能够在阅读屮汲取更多知识,不断提升自身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

7、康发展。参考文献:[1]兰春寿.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J].课程.教材.教法,2015,(12):82-89.[2]张玉琳.以分析阅读法的训练来点化高中生语文阅读品质[J].教育教学论坛,2016,(32):283-284.毕俊华,山东桓台第二屮学教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