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

ID:27506812

大小:19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_第1页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_第2页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_第3页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_第4页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_第5页
资源描述:

《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18卷第5期(2006年5月)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SOCIALSCIENCESJOURNALOFCOLLEGESOFSHANXI  Vol.18No.5(May2006)杜威道德教育理论及对中国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田 锋(中国矿业大学,江苏 徐州 221008)[摘 要]通过对杜威道德教育有关理论的分析,从社会标准这一新的视角阐释道德及道德教育,为我国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对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和推进素质教育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关键词]杜威;道德教育;社会生活;启示[中图分类号]B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85(

2、2006)05-0106-03  通观20世纪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先生有关道德教育论指出,第一步是设置一种环境,激起某些看得见和摸得着的著,反思我国道德教育,不论是杜威提出的道德的“三位一行动方式;第二步使个人成为联合活动的共同参加者或伙体”,还是他阐述的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都为我国的道德伴,使他感到活动的成功就是他的成功,活动的失败就是他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值得我们去学习、品味和借鉴,以提高的失败,这样,他的信仰和观念将采取群体中同别人类似的道德教育的实效,繁荣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为我国的三个信仰和观念。通过环境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在实践中文明建设服务

3、。效果是非常显著的。接着,杜威又提出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有杜威在《教育中的道德原理》中这样解释道德:凡是使价值的三方面:首先是语言习惯。基本的言语模式,大量的社会体制显得非常清楚的事实,凡是能促进社会资源的能力词汇,是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形成的,这种生活交往不是作为的培养,无不是道德的[1]24。据此理论他提出了学校道德的规定的教导手段,而是作为社会需要进行的。共同的语言习“三位一体”,即社会智力、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社会智力惯更易于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其次是仪表。榜样的力量比就是遵守和领悟社会环境的能力,社会能力就是经过训练的格言大得多。好的仪表是良好的教养的结

4、果,而教养是通过控制能力,二者以服务于社会利益为目标。如何达此目标对习惯的刺激作出反应的习惯的行为养成的,而不是通过传呢?杜威提出,我们的对策是:一、作为本质上是社会机构的授知识。仪表只是次要的道德,在主要的道德方面是有意识学校的生活;二、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三、学校学科或课的教导,也许仅仅在它符合构成儿童的社会环境的人们的一程[1]357。这即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般言行标准时才有效验。再次是美感和美的欣赏,如果眼睛常常接触形式和色彩华美和谐的事物,审美的标准自然会发一、道德教育环境论展起来,一个俗气的没有秩序的和装潢过度的环境会败坏美感,正如贫

5、乏而荒芜的环境会饿死美的愿望一样。以上又道 学校是特殊的社会环境,总是明确根据影响其成员的智出了学校在设置环境时要特别重视的三个方面。力的和道德的倾向而塑造的环境典型,与社会环境相比,杜威认为学校在育人方面有其特殊的功能:第一,复杂的文明过分复杂,不能全部吸收,必须把它分成多部分,逐步的分层二、道德教育方法论次的一部分一部分地吸收,因此,学校的首要职责是提供简杜威指出,教材和方法是相互联系和统一的,方法是使化的环境,选择相当基本并能为青少年反应的种种情境,然教材达到各种目的的有指导的运动,教材的社会标准决定了后建立一个循序渐进的秩序,利用先学会的因素作为领

6、会较方法的社会性质,教学方法的问题重点落在构造和贡献上,复杂因素的手段。第二,学校环境的职责,在于平衡社会环而不是落在吸收和单纯的学习上。传统道德训练的弊端首境中的各种成分,保证每个人都有机会避免他所在社会群体要的是反复灌输的方法。反复灌输的方法效率之所以低下,的限制,并和更广阔的环境建立充满生气的联系。不同的群由于教育内容与儿童经验无关,不能为他们所领悟,也就不体有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传统、抱负和各种不同的管理模能起到什么作用。这种道德教育方法不仅不能促进反而限式,因此,学校要为青少年提供一个相似和平衡的环境,抵制制了儿童智慧和道德的发展。其次是竞争和对

7、抗的方法,所不同群体联合所引起的离心力,为大家创造一个新的和更广有的人都在做同样的工作,并被判断(要么背诵,要么是考阔的环境,共同的教材在一定程度上就起到这样的作用。试),而不是从他们所做的贡献的立场出发进行判断,过分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环境,学校具体怎样去做呢?杜威诉诸比他人优越的感觉。这种教育,长此以往使弱者逐渐失  [收稿日期]2005-09-26[作者简介]田 锋(1972-),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106©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

8、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