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

ID:27513269

大小:50.77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4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_第1页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_第2页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_第3页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_第4页
资源描述:

《句子含义答题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句子含义答题技巧•一、记叙的要素:•1、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2、掌握六要素,有助于分析文章的结构,理清事情的发生、发展的脉络,概括文章中心或段落大意。•3.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此类题型常考的句子类型及其作用:•1、修辞句(比喻):•方法:明确本体和喻体,把本体和喻体代入句中,用自己比较通俗的语言复述句子的意思。•2、富含哲理的句子:•方法: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然后代入原句,用自己的话复述句意。•3、言外之意句:•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弦外之音,写出作者的真正用意。修辞方

2、法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xx事物的xx特点。(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增强文章气势,增加感染力、说服力。(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有强调语气,强化内容的作用(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欣赏句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第一:如果句子形象而含蓄,具有言外之意,富有哲理的,要抓住中心词,挖掘出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也可以从它带给你的启迪这个角度体会。(所谓有哲理,就是指那些有关珍惜生命,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有关亲情、友情、做人道理等的感悟。)答题思路:句子的含义(抓关键词,化含蓄为直白)﹢表达的感情(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再说一遍)(偷梁换柱法)例如: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句中的“路”既指地上的路,也指人生之路。它告诫人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是否为之而奋斗。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有;有希望并为之

4、奋斗,希望就无所谓无。虽然实践“希望”困难重重,但只要去探索实践,就能走前人所没有走出的路,创造前人所未经的生活,鼓励人们为实现新生活而奋斗。常见修辞的表达效果常见答题形式(以上课内容为准)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4/4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抒发了)……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这个句子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强调了……的思想感情。对比——能突出事物特征,给人以鲜明印象。这个句子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通

5、过对比,突出了……(事物)的……(特征)反语——①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②起讽刺否定的作用。这个句子运用了反语修辞手法,强烈地讽刺、否定了……,表达了(抒发了)作者……对偶——使句子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概括力强。这个句子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节奏鲜明,富有音乐美,表现了……排比——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匀称,语势强劲,抒发了……设问——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这个句子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提醒读者注意,引发思考(设置悬念)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这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语

6、气强烈,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强调了……反复——突出强调这个句子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的思想感情。拟人——使事物生动形象,表意丰富。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描写了)……,抒发了……第四:从用词的角度。动词、形容词、叠词、成语……常见答题形式:①“”一词(等词),写出了的特点或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②“”一词(等词),形象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体现了文章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例如: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朱自清《春》)“偷偷地”和“钻”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破土而出的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

7、赞美之情。2、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通过“攀”“缩”“倾”等动词准确地刻画出父亲过铁道给“我”买橘子的动作,表现了父亲爱子的深情,使父亲的“背影”深深的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也使父亲的关爱深深地刻进了我们的心里。三、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客观地展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