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ID:27529681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_第1页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_第2页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_第3页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_第4页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地方发展战略的激励与约束论文关键词:发展战略 地方政府 预算约束 激励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使地方政庚竟相发展本地经济,但是也造成了地区发辰水平的差异。国家为支持特定地区而制定的发展战略目的是使各地区的产业协调发展,但不同地区所取得的成绩匆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中央政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往往会形成预葬软约束,并在枯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使地方政府的行为激动发生偏离,而这种偏离将产生长期持续性的影响,从而使发展战略产生实效的何性。  1地区发展战略的效果与问题  我国对特殊地区制定发展战略并给予支持的发展模式由来已久,自改革开放首先发展东南沿海建立经济特区以来,地区发展战略是我国渐

2、进式改革取得成功的重要内容。由于对改革效果的不确定预期,中央政府在不同地区尝试各种发展模式,并根据其效果决定推广或修正。30年来,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各沿海省份经济发展迅速,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民营资本与外资发展十分活跃,证明这些地区的开放战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之后,其他地区的发展相对落后,特别是类似东北老工业地区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产生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而其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经济环境的建设却迟迟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导致外来资本进人不足,因此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降低。从总体上来看,虽然中央政府出于解决地区发展不平衡的意愿而对地方政府进行资金和政策

3、支持,但是无论从资金使用还是从地方制度创新来看,地方政府的行为都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导致了反复实行和修正的地区发展战略都无法起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说明地方政府发展本地经济的行为没有受到正确的激励,而激励的偏离正是国家的支持给地方政府带来了软预算约束。  2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自出现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转型的分析数不胜数。Kornai(1980)首先在《短缺经济学》中提出了软预算约束的概念,Deaskin认为软预算约束是由于信贷双方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并造成对低效率项目的投资。钱颖一(1998)等人的研究认为中国

4、的财政分权有助于软预算约束的硬化,能够激励地方政府减少对低效项目的补贴,保护地方市场并促进私有企业的发展,而这种理论的实证效果在理论界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无论如何,这些分析都是描述政府和银行对国有企业的低效投资进行补贴的问题,而地方政府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得行为人,在进行地方建设的分配时,如果存在软的预算约束,同样会发生对最优配置的偏离。地方政府的软预算约束一般存在三种来源,一是不受中央政府控制监督的预算外收入,二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三是通过自身控股的国有企业进行贷款(钱海刚,2009)。笔者认为,在存在中央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的情况下,这些软预算约束的来源会被进一步放

5、大,从而使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大的谋求私利的空间。3软预算约束与激励偏离的机制一个地区的平衡发展往往取决于投资建设在各个领域的分配是否是按照社会最优的配置水平来进行的。如果对某些领域进行了过多的投资,不但会挤占另一些领域所需要的资源,还会造成浪费和高昂的社会成本。但是,尽管中央政府的目标函数趋于和总社会福利函数项一致,地方政府的利益如果与中央政府不一致,就会有偏离最优投资行为的动机。当前我国以经济指标为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本身会使地方政府有扩大生产性投资,进行重复建设的动机(周黎安,2004),这就使地方政府行为的激励偏离了中央政府的初衷,进而采取不利于社会总福利的建设行为。另外

6、,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和国有产权不够明晰的问题,地方政府也会采取寻租行为,为个人谋取好处。但是地方政府也会受到来自社会和中央政府的监督,同时其预算约束也直接与投资建设的结果相关。而一旦地方政府的具有软预算约束时,它就有能力实现其自身的目标。首先,针对改革过程中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中央政府为了地区间的协调而制定一种发展战略,并对这些地方政府提供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为了获得晋升或避免问责所必须的政绩,另一个包括他们所能获得的私人利益。后者与产权是否明晰,制度是否完善以及监督是否有力相关。当然,在转型过程中特别是改革进程相对落后的地区,这

7、种寻租的动机是无法完全消除的。地方政府为取得高的经济增长数据会加大生产性的投资,为了获取租金也会投资于低效的项目。这些都导致了过度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因此,对地方政府的激励偏离了社会最优目标。而后,投资偏离行为必将造成整体的经济目标难以完成,因此地方政府会以各种借口来向中央政府要求进一步的支持。但是,因为存在信息不对称,中央政府无法证实这种总体绩效的不足时由于地方政府的行为偏离还是由于建设成本确实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过度投资的往往是承担就业率等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或者是地区建设必须的基础设施,这些投资的沉没成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