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

ID:27533554

大小:68.1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_第1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_第2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_第3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_第4页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品】专业论文文献-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浅谈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摘要: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排水方法要根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工程设计情况来确定,基坑排水是经常遇到的问题。直接影响基坑开挖、地基处理及建筑物的正常施工。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质量技术控制措施从而保证工程质量。关键词:建筑工程;基坑排水;技术控制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A1、集水明排法1.1、基坑内排水简单的截水方法是在挖基槽时,利用挖出的土沿地槽四周,筑起0.5〜0.8m高的土堤截住可能流人基槽的地面水;在平整场地时,可在四周挖排水沟,以拦截附近的地表水;在山坡地段时,可在坡脚处设环形截水

2、沟或挡水堤,以拦截附近坡面的地表水;湿陷性黄土地区,现场应设置临时或永久性的防洪排水设施,以防基坑受水浸后,造成地基下陷。该类地区除防水排水措施外,对场内的施工用水,废水排放都应有管道来排泄,并有防止水渗漏等措施,这是专门课题。当基坑幵挖深度不很大,基坑漏水量小时集水明排法是应用最广泛,也是最简单、最经济的做法。1.2、明沟及集水井排水在基坑的两侧或四周设置排水明沟,在基坑四角或每隔30〜40m距离设置集水井,集水并的多少以能将坑内水排尽为原则。基础的地下水通过排水明沟流人集入井中然后用水泵将井内的水排到基坑外。各井用泵排出量应大于土坑内渗水量的1.2〜1.

3、5倍,这样才能保持基底的适度干燥,集水井底应比沟底低0.5〜1.0m,井壁用混凝土管支撑加固。排水明沟宜布置在拟建建筑物基础边0.4m以外,沟边缘离幵边坡,坡脚应不小于0.3m,排水明沟的底面应比挖土面低0.3〜0.4m。当基坑幵挖的土层由多种土组成,中部夹有透水性能的砂类土,基坑侧壁出现分层渗水时,可在基坑边坡上按不同高程分层设置明沟和集水井构成明排水系统,分层阻截和排除上部土层中的地下水,避免上层地下水冲刷基坑下部边坡造成塌方。水泵常常选用潜水泵、离心式消耗泵和泥浆泵儿种。按其排水量的大小选用不同功率的水泵。2、人工井点降水2.1、人工井点降水在基坑尚未

4、开挖之前,用真空井点喷射井点或管井深入含水层内,不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由于抽出的水多为清水可直接排入城市下水管道,若是污水则要进行过滤。通过降水使坑内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有利于施工,还可以使土产生固结,防止流砂产生。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必须结合地质报告,假如明沟排水可以解决,则不要采用井点降水方案。因为井点降水施工复杂且费用高,只有遇到大量地下水涌了,或出现较严秉的流砂管涌现象,基坑无法施工还会造成大量水土流失时,这种情况下才能考虑采用人工井点降水。井点一般右一级轻型井点,二级或多级轻型井点;还有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和深井井点等。采用井点降水时

5、,应根据含水层土的类别及其渗透系数,要求降水的深度,工程特点,施工设备条件和施工工期等因素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从而选择适合适的井点装置。例如,当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小于5m/d,且不是碎石类土时,宜选用轻型井点和喷射井点装置。当含水层渗透系数大于20m/d时,宜选用管井井点装置。2.2、点施工技术的一般要求降水设备的管道、部件和附件等,在组装前必须经过检查和清洗。滤管在运输、装卸和堆放时应防止损坏滤网;井孔应垂直,孔径上下一致。井点管应居于井孔中心,滤管不得紧靠井孔壁或插人淤泥中。井点管安装完毕应进行试抽,全面检查管路接尖、出水状况和机械运转状况,一般开始出水混浊

6、。经一定时间后出水应逐渐变清,对长期出水混浊的井点应予以停闭或更换。井孔采用湿法施工时,在填灌砂滤料前应把孔内泥浆稀释,待含泥量小于5%时才可灌砂。砂滤料填灌高度应符合各种井点的要求。降水施工完毕。根据结构施工情况和土方回填进度,陆续关闭和逐根拨出井点管。土中所留孔洞应立即用砂土填实。当基坑坑底进行压密注浆加固时,要待注浆初凝后再进行降水施工。2.3、真空井点施工技术要求机点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大小、地质水文情况、降水浓度而定。真空泵由于考虑水头损失一般降低地下水深度只存5.5〜6m。当一级轻型井点不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时,可采用明沟排水与井点相结合的方法,

7、将总管安装在原存地下水位线以下,或采用二级井点排水降水深度可达7〜10m,即先挖去第一级井点排千的土,然后再在坑内布置埋设第二级井点,以增加降水深度。抽水设备宜布置在地下水的上游,并设在总管的中部。井点管的埋设可用射水法、钻孔法和冲孔法成孔,井孔直径不宜大于300mm,孔深宜比滤管底深0.5〜1.0m。在井管与孔壁间及时用洁浄中粗砂填灌密实均匀。投入滤料数量应大于计算值的85%,在地面以下lm范围内用黏土封孔。在使用前要进行试抽水,确认无漏水漏气的情况。在抽水3〜5d后水位降落,漏斗渐趋稳定。抽水时要配置双电源以防断电。在抽水过程中还应定时观测水量、水位、真

8、空度,并应使真空泵保持在55kPa以上。3、防水降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