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

ID:27537167

大小:6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_第1页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_第2页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_第3页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_第4页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应让学生有更多的“获得感”一、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主体的存在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并不能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过于强势,甚至忽视学生的“学”。近年来,我们县实验小学集团正在创建和运用“学导课堂”教学模式,“学导课堂”是指在预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自我展示,教师进行恰当指导的生成性课堂。学生在预习时,拥有一个白由探索的空间和时间,不受课堂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同的学生均能有所收获,学生摆脱对教师的依赖,独立开展学习活动。课上展示交流的时候,不同的学生都有发言机会。这样的课堂,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学

2、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以苏教版六下《烟台的海》一文为例,教师精心设计了两个课时的预习单。第一课时预习单中,第一题是要求学生自学生字;第二题是读好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表达顺序;第三题让学生养成查阅资料的习惯,动手实践。第二课时预习单中,第一题是关注表达方法,即介绍景物时要突出景物的典型特点;第二题抓住“海”与“人”两条叙述线索,了解文章表达的主题。显然,预习题确切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设置,将教学前置,教师的教,基于学生的学而展开,学是教的出发点和归宿。让学生获得语文核心素养的生长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

3、语文素养。”但是,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两个误区:第一、荒了自己的田,种了别人的地,语文课上成了其他学科的课。比如,教学《嫦娥奔月》一课,一位青年教师上课时,竟花大量的时间和学生交流中秋节的习俗,了解月亮一个月的变化规律,语文课上成了生活常识课、天文地理课。学生在语文课上“所得有限”,语文素养得不到发展。第二、蜻蜓点水式教学,即不加取舍,教学内容过多,没有重点。比如,《埃及的金字塔》一课,一位老师教学第二课时竟然确立了6个教学内容:1.复习旧知,听写词语。2.了解为什么叫“金字塔”?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话。3.了解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体会作

4、比较的好处。4.了解承上启下句的作用,了解设问句的作用。5.了解金字塔的建造方法,补充资料,人们还有哪些猜想。6.欣赏视频,了解金字塔的神秘之处。教学内容多而杂,效果显而易见,学生学了很多,似乎“所得有限”。我们提倡“一课一得”,就是强调语文课的冇效性,要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真正地生长。以苏教版六上《钱学森》一文为例,依据课后习题4“按时间的先后顺序,课文的第1自然段应放在哪里?为什么要把它放在文章的开头?”我确定了木文的核心教学目标:学习倒叙写法,并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写作。在课堂上,我集中时间和力量,从文本出发,先了解倒叙写法的意义、特点、方法;然后

5、,用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动手写,在表达实践屮领悟写法;最后,进行交流反馈。这就是“一课一得”,是一节让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得到发展的语文课。三、让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过程的快乐感作为语文教师,20年来,每天都在和同学们学习语文,时间长了,我的心中似乎也有了一些想法。我们的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得到学习的快乐,可能要从以下三个方妞进行努力:1.教学内容要具有层次性。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为例,《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要求:在阅读屮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而三年级就有了说明文,如《恐龙》一课,其中“恐龙大多以吃植物为主,也有专门食肉的。霸王龙就是非常凶猛的肉食恐龙。”用了举例

6、子的方法。“梁龙的身体很长,从头到尾足有二十多米,走起路来,好像是一架移动的吊桥。”用了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雷龙是个庞然大物,它的身体比六头大象还要重,它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用了作比较、打比方的方法。虽然,《课标》尚未在第二学段提出学习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是介绍了这些说明方法,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某县三年级期末测试屮,竟然考到了说明文,而且出了这样一道题g:当时,许多三年级学生被这道题0惊呆了,错误率极高。而我们的命题老师呢,不仅没有把握《课标》要求,更是伤害了同学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这道题目不仅是“了解”说明方法,而是“理解

7、甚至运用”说明方法了,这太难为三年级的学生了。2.教学方式要具有多样性。教学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所在,完成教学任务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方法。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教学,所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大不一样。教师的教学方法不仅要科学,而且要新颖、灵活、有效。互联网改变了世界,也自然会改变我们的教与学。与传统的课堂相比,互联网+的语文课堂更灵活生动。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六下《长江之歌》一文时,我们来到网络教室,首先,让学生上网查看长江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发源地及其流?区域;然后,再搜索关于长江的古诗句;最后,到百度音乐中找到歌曲《长江之歌》,练习唱一唱。这一环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