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

ID:27540968

大小:7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_第1页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_第2页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_第3页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_第4页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杂病论》中附子与半夏的配伍运用研究餅腿魅刘丽梅湖北中医药大学荆州市中医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摘要:附子配半夏属于中药“十八反”,是中药配伍禁忌内容之一,但古往今来二者同方配伍屡见不鲜且疗效显著。追木溯源,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最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若噎者、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屮,故分别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等方面对附子与半夏安全有效配伍的条件进行论述,结合荆楚刘氏妇科的临床治疗经验,发现二者合用对临床辨证属脾肾阳虚、痰湿内阻的

2、病证有一定的疗效。关键词:《伤寒杂病论》;附子;半夏;十八反;作者简介:余婷(1992-),女,湖北荆州人,在读硕士,从事屮医药防治妇科常见病、疑难病的临床与研宄。作者简介:曹丰(1967-),男,湖北荆州人,E-mail:1685744350@qq.com。收稿日期:2017-04-03Received:2017-04-03关于附子与半夏的配伍使用,《屮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屮明确指出附子不宜与半夏同用,二者属于配伍禁忌,然而古今医家对此多有异议。有调查表明,附子与半夏的配伍使用儿5T•占反药同方配伍的一半

3、U1,而二者临床配伍的使用最早见于被尊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中的小青龙汤、附子粳米汤、赤丸及竹叶汤方中。笔者不揣浅陋,拟从病因病机、配伍用量、炮制方式、煎煮用量及毒性探讨这5个方面探讨二者的配伍运用,以期为相关理论的实验研宂提供思路,为临床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提供参考。1病因病机1.1外寒里饮“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本条主治外寒里饮证。外寒引动内饮,内外合邪,水寒射肺,迫使肺气不得宣降则见咳嗽

4、或喘息。文屮或然症乃由水饮之邪变动不居,可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若噎即水饮内停、上壅肺胃通道则见咽喉噎阻,乃中焦虚寒的表现。此种咳喘当去辛散之麻黄、加附子配伍半夏以温阳化饮。1.2寒饮逆满“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本条乃中焦虚寒并水饮N停的腹满证治。脾胃阳气虚弱,不能运化水湿,寒饮留滞肠胃,所以雷鸣切捕;寒气上逆则胸胁逆满、呕吐。《素问•举痛论》所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即为此义。总为阳虚寒盛、饮阻气逆之证,故治以附子粳米汤散寒降逆、温中止痛。方中附子温中散

5、寒以止腹痛,半夏化湿降逆以止呕吐,粳米、甘草、大枣以益脾胃。1.3寒饮腹痛“寒气厥逆,赤丸主之。”本条所述腹痛乃因阳虚阴盛、寒饮上逆所致。该病既有寒乂有水气,治当散寒止痛、化饮降逆,方用乌头温散独盛之寒以止痛,半夏降泄逆上之气以止呕,二者相反相激,同用以攻坚积沉寒,此为妙哉!1.4阳虚中风“产后屮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颈项强,用大附子一枚……呕者,加半夏半升洗。”本条为论述产后中风兼阳虚的证治。产后气血亏虚,下元虚寒,虚阳上浮,外感风邪,乃正虚邪实之证,治当表里同治。若因寒凝经脉,见颈项

6、强之症,则加大附子用量温经散寒通痹;下元虚寒,寒气上逆,胃气不和见呕吐之症则加用半夏,有附子粳米汤之意。2配伍用量小青龙汤、附子粳米汤和竹叶汤均配伍半夏半升、附子一枚,现折算为半夏(56.27±1.87)gm,附子15.03g£^l,均伍(炙)甘草以缓解附子辛温燥烈之性,起调和诸药作用。现确冇学者提出,甘草、干姜能降低附子毒性成分生姜能解生半夏之毒m。根据古今度量衡换算,赤丸方屮半夏现折算为62.5g,乌头31.25g;乌头炮制后药性变得温和,再加上细辛从中疏通炼蜜为丸,每次只需服用麻子(关于麻子的具体剂

7、量有待进一步考宄)大小的3粒药丸以求缓图;蜂蜜甘、平补中润燥、止痛解毒,此配伍既可解乌头之毒性,又可缓其燥烈之性以提高疗效。综上,小青龙汤、附子粳米汤和竹叶汤方中半夏与附子用量比例接近4:1,赤丸方屮半夏与附子用量比例为2:1,若佐以(炙)甘草、生(干)姜或蜂蜜,附子与半夏同用可能会更为安全。3炮制方式上述4方中半夏均为生半夏,富含大量黏液,其刺激性非常大,可引起咽喉部的水肿疼痛,更有甚者会窒息死亡。所以古人在用生半夏吋都切开烫洗多次以去除黏液,即为方屮所示“汤洗”之意。正如《金匮玉函经》屮半夏条卜'所言

8、:“以汤洗数十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方中均用炮附子,“炮”乃火制法,“皆火唐灰火炮炙,令微坼,削去黑皮乃秤之”,即在高温猛火情况下,将附子在锅内翻动,多以破为度。有学者认为,该法不但能降低附子的毒性,而且在避免有效成分的流失、保存药效等方面都有很大好处包1,故张仲景的炮制方法可能会优于现代。4煎煮用量小青龙汤、竹叶汤方中用水一斗(即十升),附子粳米汤中以水八升,笔者认为均使用大量的水来延长煎煮时间,然而却并未提及附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