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

ID:27550398

大小:1.60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2-04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_第1页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_第2页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_第3页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_第4页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_第5页
资源描述:

《[医学]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量输血与血液的保护一、输血的意义正常人血容量减少10%,血液携氧能力降低20%或凝血因子丧失40%,机体可通过自身调节功能代偿。超过此范围可能发生休克或凝血功能障碍,需补充血容量。术中输血的目的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补充血容量;补充血液的胶体成分、凝血因子。临床输血适应证创伤和失血;纠正贫血或低蛋白血症;严重感染;凝血功能障碍替换血液中有害物质失血量的判断创伤失血量的估计:临床表现、脉搏、收缩压、CVP、尿量、末梢循环等;术中失血量的估计:测红细胞压积法:术前Hct-失血后Hct失血量(ml)=×体重×7%术前Hct失血量估计方法测血红蛋白法:称重法:先称出干纱布重量,在称出止血后的

2、湿纱布重量,求差值即为失血量(1g=1ml)临床估算:一块干纱布吸血约20ml;一块纱布垫吸血约50ml计算输血的方法静脉输血动脉输血输血指征在失血量达全身血容量20%~30%,可输晶体液、代血浆、白蛋白及浓缩红细胞;失血量大于全身血容量30%,除输以上各种成分外,可输注血浆;失血量达50%时,加用白蛋白;失血量达80%以上,除补充以上成分外,需加输凝血因子,如FFP,浓缩血小板等。四、输血注意事项严格核对血型,防止误输异型血;检查血袋有无破损;必须使用专用输血器,滤网孔径<170µm,去除库血中的微聚物;注意无菌原则,血中不应加用药物;输血开始的10~15min内应严密观察有无输血反

3、应发生,必要时立即停止输血;大量输血时应注意血液加温,钙剂和碳酸氢钠不应作为输血常规。核对原始血型和交叉配血单核对合血单上献血者姓名与血袋上献血者姓名是否相符;血型是否相符;血液保存时间是否合格与输血有关的基本问题血型及意义ABO血型:ABO同型输血者99%以上是安全的;Rh血型:Rh血型中常见抗原有C、D、E、c、e等5种。抗原强度为A、B抗原的1/10~1/100,以D抗原最强。故临床上只按D抗原存在与否来分型,有为Rh阳性,无为Rh阴性;汉族人99.6%~99.8%为阳性。其它特殊情形下有关输血问题Rh阴性血在ABO血型相同、配血相合前提下可输注给Rh阳性患者。Rh阴性患者一般只

4、能接受同型输注,但紧急情况下,无抗体时可输注Rh阳性血。注意有可能产生抗体,以后则只能输注Rh阴性血。血源短缺:在Rh相同、配血相合前提下,O型红细胞可输给其他任何ABO血型患者,AB型患者可接受A、B、O红细胞,AB型血浆可输给任一ABO血型患者;O型患者可接受任一ABO血型血浆。血液的贮存贮存方法:酸性枸橼酸葡萄糖(ACD)保存液:一般只能保存血液21天。枸橼酸磷酸盐葡萄糖(CPD)保存液:2,3-DPG易于保存,保存期28d,加少量腺嘌呤为CPDA-1保存液,延至35d。血液贮存后的变化红细胞、血小板的存活时间:4℃保存35d的ACD-1浓缩红细胞,输后24h70%存活。22℃血

5、小板振荡下可保存5d;凝血因子活性减低:大部分凝血因子在储血中稳定,主要是Ⅴ和Ⅷ因子随时间延长活性减低。但Ⅴ因子只需5%~20%,Ⅷ因子只需30%活性,故仅Ⅴ和Ⅷ因子活性减少,不致引起凝血障碍。FFP-30℃以下可保存1年。普通血浆4℃保存与浓缩红细胞时间相同。各种血液成分保存的适宜温度浓缩红细胞:2~6℃;血浆:-20~-30℃以下;血小板:20~24℃振荡保存。血液贮存后的变化血红蛋白氧离曲线:输入库存7d及以上的ACD血,氧离曲线都出现左移,与2,3-DPG含量下降有关;电解质:低温中,红细胞膜主动转运受抑,钾外渗,贮存较久的血血浆中钾含量高,而枸橼酸与钙结合,故库血中游离钙极低

6、。PH值:红细胞代谢,乳酸、丙酮酸↑,PH↓微聚合物的形成:有形细胞老化、破坏后形成。输血反应(一)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因输异型血引起。分类:(1)输入红细胞的溶血反应:即刻反应,见于ABO不合;延迟性反应,见于Rh血型不合(输注1~2周后)(2)受血者红细胞的溶血反应2.溶血反应发生机制不相容血型血输入后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红细胞膜破坏→释出血红蛋白↙↓↓↘溶血性黄疸DICARFanemia3.溶血反应的临床表现发热、腰痛、头痛、胸前紧迫感、寒颤、呼吸困难和血压下降;全麻下表现有血红蛋白尿、创面严重渗血及低血压。实验室检查:游离血红蛋白增高,尿血红蛋白阳性,Hb及红细

7、胞比容下降,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凝血功能、肾功能异常。4.溶血反应的治疗如怀疑溶血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核对血型重新配血;保护肾功能:充分补液利尿;碱化尿液;维持血容量,防治低血压:可输注AB型血浆、代血浆、生理盐水等;激素治疗;抗休克治疗:一般不用血管收缩药;防治DIC。(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多由白细胞、血小板抗原与体内抗体作用所致;过敏反应:供血者血浆蛋白或其它抗原物质与受血者体内已产生的IgE、IgG作用于肥大细胞等致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