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ID:27556657

大小:54.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4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_第1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_第2页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策略山东省栖霞市蛇窝泊中学265313摘要: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木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木,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奠基人生阅历。关键词:中学阅读教学策略大量事实证明:阅读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成为众多有识之上的共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

2、中,更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误区1.教师分析零碎,学生阅读浅显。当前的阅读教学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不读文木,教师粗略教参”就开始上课,这样的阅读教学肯定是失败的。因为学生根木不懂文木内容,也没对文木作出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感悟,所以学生在课堂上也是片面的或浅表层次的理解;教师分析的文木,也是支离破碎,不成面目,甚至断章取义。2.学生讨论不足,分歧消除太快。有的教师为了上课的进度,学生的讨论流于形式主义,没有真正的实效。当学生刚刚开始进行讨论探

3、究时,就急于打断学生的讨论,学生根木没有深入到文木中去,讨论就结束了。当学生在某一问题上产生意见上的分歧时,教师又马上将自己的所谓的准确答案告诉了学生,学牛.来不及思考,就被迫接受了教师的灌输。3.学生欣赏不足,理性说理太快。阅读教学常见的另一个误区:当学生真正感觉到文木内的妙处时,正要细细品位欣赏之时,教师就把自己的理解告诉了学生,使得学生认为教师的分析永远是对的,学生的欣赏是不到位的,是浅层次的,而我们的教师,总是用一种成见的方式教学学生,有的对着参考书上的说法,强行教给学生,让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1.学生入情不够,情感交

4、流较少。学生的情感有时上课被激发,尤苏是文本中的人或事与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共鸣吋,我们奋的教师怕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过分的入情会导致学生的情感的失控,就草草结束讨论,把学生的情感唤冋来,这造成了教学的缺失,影响了教学的实际效果。二、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基于以上两点,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反复阅读,设计个性教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教师教学

5、之前要反复研读文本,才能给学生提供教学的源源不断之“水”。不但教师要反复地进行阅读文本,而it学生也要反复地进行阅读文本,试想,教师在教学吋,学生连文章的基本内容也没有了解,怎么能进行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怎么能提出自己的疑难问题?怎么能有新的发现。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教师的工作尤其如此,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可课。教案的设计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要设计出合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要符合课程标准,还要适合自己的个性特色。在阅读了文本后,自己形成对文本的初步认识和理解,然后借鉴他人和教参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案。2.学生品味感悟,加

6、深理解能力。朗读是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尤苏是有效朗读与文字语言、思想情感紧密相连,需要学生与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对话,激活己有的经验与情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促进他们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文章的内容与主旨。因此,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将阅读与朗读有机融合,给学生更多自主体验的机会。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春》时,可根据文章以及学生的特点,组织多样化的朗读活动:①教师范读,或引导学生自主朗读,感受文本的语调。②播放相关音乐,要求学生再次朗读,梳理文本的基本结构与脉络。③教师让学生自由芈读,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

7、。④学生自由选读,细细品读课文中的美词佳句与精美片段。⑤学生进行个性化渍读。⑥让学生背读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样,通过采用丰富多样的朗读活动,学生们能够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文本。1.允许各抒己见,深化感悟认识。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要尊重与保护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在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时,教师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巧妙设计一些交流讨论活动,给学生自由表达与说话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敢想敢说,打开学生思维、启发他们思考,让他们有所感悟。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教师可向学生提问:本文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请说说原因。通过讨论以及教师

8、启发,学生会明白莫泊桑着意刻画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2.质疑探究问题,提高解决能力。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阅读一篇文章后,如果学生出现疑惑,则说明他们有所思、有所悟;反之,说明他们没有真正进入文本。因此,在进行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