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ID:27571434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_第1页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_第2页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_第3页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_第4页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黄淮地区杨小舟蛾的危害特点,并提出防治措施,以为杨小舟蛾的高效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杨小舟蛾;发生;防治;黄淮地区    杨小舟蛾[Micromelalophatroglodyta(Graeser)]又名杨褐天社蛾,属鳞翅目舟蛾科,是江苏省黄淮地区杨树人工林危害最严重、大面积治理最困难的害虫。其在黄淮地区1年发生5代,以蛹在树干基部周围的枯枝落叶和地表2cm内的表土中越冬,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开始羽化产卵,4月下旬第1代幼虫开始孵化,5月上中旬、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

2、上中旬、9月上中旬分别是第1、2、3、4、5代幼虫危害期,6月下旬后林间出现世代重叠,第3、4代重叠现象明显。一般情况下,第1、2代是种群基数的积累阶段,第3、4代是成灾阶段。  1杨小舟蛾在黄淮地区的危害特点  1.1暴发性  通过杨小舟蛾室内饲养及多年的林间虫情调查发现,林间杨小舟蛾虫口数量呈级数增长,越冬代成虫产卵量低(约200粒),进入第2代后成虫产卵量增加至400~500粒,较越冬代增加1倍多,繁殖能力显著增加,多年的虫情调查表明,第3、4代林间平均虫口密度一般是第1、2代平均虫口密度的8~9倍。温度

3、越高,对成虫产卵、幼虫发育越有利,由于第3、4代幼虫发生在7、8月,是全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期,林间虫口密度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急剧上升,若遇干旱高温天气,极易暴发大面积灾情。如1998、2003年江苏省黄淮地区就曾发生集中连片667hm2以上的树叶被全部吃光的“夏树冬景”现象。  1.2突发性  室内饲养研究表明,杨小舟蛾初龄幼虫食叶量很小,4龄后进入暴食期,5龄幼虫发育时间短,食量大,食叶量占整个幼虫一生总食叶量的83%。由于目前幼虫调查工具、调查手段等受客观条件限制,特别是调查高度不能达到理论要求,实际工作中一般

4、只能调查杨树中下部枝条,虽然杨小舟蛾空间分布是平均分布的,但实际危害全部是树顶端树叶先被吃光,然后到中部,再向下部依次发生成灾,气温越高,幼虫发育越快,虫龄越大,树叶被吃光速度越快。因此,每年都存在意想不到的林地(幼龄虫调查时虫口低)出现树叶被吃光的突发成灾的现象。如气温超过35℃,1株八年生大树只需2d左右时间,整株树叶就会全部被吃光,形成光干枝条。  1.3重复性  杨小舟蛾危害的重复性,一是指一年中同一块林地有第2、3、4代甚至第5代,每代都能出现大面积成灾现象。一般年份铜山县都发生第3、4代连续2代出现

5、灾情,重复危害较为普遍。高温干旱年份甚至出现连续3代发生大面积成灾现象。杨树刚发叶就又被吃光;二是指同一块林地连续多年重复发生成灾现象。一般昆虫大面积发生成灾之后,能出现几年不再发生的周期危害现象,但调查中发现,杨小舟蛾总是连续多年在同样的地块发生危害、出现灾情。连续出现危害多年以后能发生成灾转移现象。2综合防治措施  2.1做好虫情调查  用昆虫生态学理论结合昆虫生物学特性指导生产防治,重点做好虫情调查监测工作。对林间虫口密度大于防治指标的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不必见虫就治,也不能等成灾后再治,这样既浪费资源,

6、又造成环境污染。  虫情调查主要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在上一代发生虫情的周边成片林每33.3hm2设一调查点,绿色通道1km设一调查点,每点调查8~10株以上样株,每株按东、西、南、北随机抽取折算成50cm标准枝2枝以上[1]。  2.2大力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  (1)架设黑光灯诱杀成虫。省时省力,又不会造成农药环境污染。  (2)林间放寄生蜂(啮小蜂)等天敌生物防治,降低害虫的虫口密度,持续维持林间生态平衡。放啮小蜂要在害虫发生早期,如杨小舟蛾第1、2代化蛹初期(5—6月)进行释放;根据害虫发生的虫口密度,林地每

7、世代释放柞蚕蛹30~60头/hm2,每个世代分2次释放;释放时选择晴天无风或微风天气,用牛皮纸将蚕蛹制成蛹包,用图钉钉于树干上,待小蜂羽化自行爬出,寻找地表寄主害虫蛹寄生[2]。  2.3积极进行化学防治  (1)树干注射防治。在7月中下旬对大树及无法喷雾、喷烟防治的地段进行注干防治[3]。注干防治使用农药为氧化乐果、久效磷等内吸性杀虫剂1~3倍液,按1cm胸径1mL的用药量进行滴注。最好避免使用上年防治使用的农药品种,以免杨舟蛾产生抗药性。①药具准备,准备1根长30~40cm、直径12~20mm的钢钎,1把铁

8、锤,1支10~15mL的吸药器或医用注射器。②打孔注药方法。用钢钎在受害树的横根基部垂直打一个深入木质部3~4cm的孔,打孔的个数依据树干的粗细而定,胸径20cm以下的打2~3个孔,20~30cm的打3~4个孔,30cm以上的打不少于4个孔。按1cm胸径1mL的用药量进行滴注(最好避免使用上年防治使用的农药品种,以免杨舟蛾产生抗药性),注药后用1片树叶盖在孔上并压上土密封。  (2)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