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

ID:27580947

大小:6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4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_第1页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_第2页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_第3页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_第4页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伤寒论》中的经络辩证思想刍议杨尊求1周青21.云南中医学院2012级研究生昆明650504;2.云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云南昆明650504【中图分类号】R222.2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69-02《伤寒论》研究的是外感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病证的发病、传变、转归规律及诊治。《素问?皮部论》云:“邪客于皮则腠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可见,一个外感病的发病过程,其实质即是外感病邪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总的来说,一个外感病的完整

2、进程包括了邪在卫表、邪入经络、邪侵脏腑三个阶段,故伤寒亦可以分为表证、经络证、脏腑证三个阶段。《伤寒论》在对外感病的研宄中,以病邪由表及里的三个阶段所在具体病位及传变规律分属六经这一经络系统,提出了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体现了鲜明而清新的经络辩证思想。《素问?热论》云:“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挟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H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木,故口燥舌干

3、而渴。六H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伤寒论.伤寒例》云:“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当一二日发。以其脉上连风府,故头项痛,腰脊强。尺寸倶长者,阳明受病也,当二三H发。以其脉夹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当三四日发。以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此三经皆受病,未入于腑者,可汗而己。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当四五H发。以其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尺吵俱沉者,少阴受病也,当五六日发。以其脉贯肾,络于肺

4、,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渴。尺寸俱微缓者,厥阴受病也,当六七日发。以其脉循阴器,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此三经皆受病,己入于腑,可下而已。若两感于寒者,一日太阳受之,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U干,烦满而渴;二日阳明受之,即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讕语。三日少阳受之,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若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则荣卫不行,脏腑不通,则死矣。艽不两感于寒,更不传经,不加异气者,至七日太阳病衰,头痛少愈也。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歇也。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也。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

5、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舌干,已而嚏也。十二曰厥阴病衰,囊纵,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人精神爽慧也。若过十三日以上不间,寸尺陷者,大危。”由此可见,张仲景在研究外感病发病规律的时候,是在继承《素问?热论》的六经病证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外感病六经病证的发展与转归,明确提出了外感病在发病过程中的经络病位以及病邪在人体经络系统中的传变次序与规律,进一步完善了《黄帝内经》关于六经病证的经络辩证思想,补充了《素问?热论》的不足。1《伤寒论》“六经”的内涵与实质《伤寒论》中的“六经”,即手足三阴、三阳经的总称,宋代朱肱在《南阳活

6、人书》中称之为“三阴三阳六条经络”,其实质指的即是外感病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所处各个传变阶段的病位。根据病邪由表及里的传变过程可将外感病大致分为邪在卫表、邪入经络、邪侵脏腑三个阶段,由于人体的经络系统主要是六经系统包括了卫表、经络与脏腑,因而张仲景以“六经”这一经络系统统领了病邪在表、在经络、在脏腑三个阶段的具体经络病位。换句话说,“六经”其实指的就是外感病的病位在哪里,在哪一条经络哪一个脏腑,亦即病邪所在之经络系统,包括了经脉及经脉所属络的脏腑。这是六经在《黄帝内经》中的本义。《伤寒论》中所论述的六经病证可概括为三阳证和三阴

7、证两大类,基本上都是十二经脉手足同名经经脉病候的精简或补充,其内涵是根据外感病在病位、病性以及病证传变通路与转归等各方面的规律将外感病统属于六经系统。只不过“经、络、筋脉类皆十二,配三阴三阳,而总以六经称”(方有执?《伤寒论条辨》)。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六经病证仅仅视为六种病或六种“证候群”,而应该看成是《内经》经络辨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六经证治主要以经脉受邪所表现的主要证候(即十二经脉病候)为辨证依据,故《伤寒论》在外感病的治疗中除以汤药治疗之外也用到针灸治疗,常取期门、风府、风池等经穴针刺。2《伤寒论》六经病的经络辩证

8、依据《伤寒论》中六经病的经络辩证是以《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中经脉的循行与经脉病候为辩证依据的。2.1太阳病的经络辩证依据在《伤寒论》中,太阳病的提纲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中,太阳经证有中风和伤寒之分,太阳腑证冇蓄水证和蓄血证两端。<素问?热论)篇“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0似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