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

ID:27590450

大小:40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03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_第1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_第2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_第3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_第4页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考生物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题狂刷21种群和群落刷基础1.如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群的增长曲线均为“S”型曲线B.t2~t3时间段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t5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t4时D.甲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为t2,乙种群为t4【答案】Dk2.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

2、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12D.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生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K1增加到K2,说明环境条件变得相对更适宜、更有利于该种群生物生活。A项,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有利于该种群数量增加;B项,由于K1是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迁入大量同种个体不会影响K1的变化;C项,气候条件发生变化,可能更有利于该生物的生存;D项,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获得的能量增加,使该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增加。3.为了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据表完成了有关实验。下列有关该实

3、验的说法,正确的是试管编号培养液/mL无菌水/mL酵母菌母液/mL温度(℃)甲10—0.128乙10—0.15丙—100.128A.该实验遵循了单因子变量原则,只含有一个实验变量B.计数操作时,应先往计数室滴满培养液,盖上盖玻片后再镜检C.3个试管内的种群初始阶段不可能都经历了“J”型增长D.该实验需要另设置对照实验【答案】C4.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

4、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12【答案】A【解析】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不是同种生物,因此生活在南极海冰区的南极冰藻不构成一个种群;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因此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为群落,因此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

5、高,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的活性增强,导致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5.某高级中学迁入新建校园14年,校园中鸟纲鹎科动物白头鹎在14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年份第2年第4年第6年第8年第10年第12年第14年增长速率0.661.522.833.692.911.200.03A.这14年中白头鹎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B.第12年时白头鹎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C.研究时用样方法调查白头鹎的种群密度并经计算得出表中的数据D.白头鹎在该中学的环境容纳量约为第8年时白头鹎种群数量的两倍【答案】D6.某山坡25年前

6、因发生火灾而焚毁所有树木等植被,今年研究人员调查了该区域的几种主要树种不同年龄级的株数,结果如下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树种树龄赤杨栎树松树杜鹃1~2021023~4215025~6512037~8810519~101277311~122041131213~1425213415~1619010117~181405319~20903221~224021A.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B.山坡最早出现的树木是栎树,在25年间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C.最先受到环境制约而停滞增长

7、的是松树,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D.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物种丰富度逐渐变高【答案】C【解析】山坡上所有植物、动物、微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由表格分析可知栎树的最大树龄为13~14年,栎树是山坡最晚出现的树木,B错误;松树没有5~6年以下树龄的个体存在,故其最先停滞增长,由表格数据分析种群密度最大的树是赤杨,C正确;被火灾焚毁的山坡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7.下表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两种群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分析最准确的是第一年第二年第五年第八年甲

8、种群456051201970乙种群012043106600A.甲种群因缺乏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而灭绝B.乙种群发生了初生演替C.乙种群在第八年达到K值D.甲、乙种群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答案】A8.如图是“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12A.A装置的花盆壁C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B.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