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

ID:27594650

大小:7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4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_第1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_第2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_第3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_第4页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_第5页
资源描述:

《《电工基础》课程标准(电子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工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电工基础》对象:电子专业一年级学生三、课时:108课时四、学分:6分五、课程0标通过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从事木专业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必备的电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本专业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课程教学A标5.1知识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磁场的基本概念、基本物理量。2.熟悉电路、磁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方法。3.熟悉常见电工仪表的构造及工作原理,熟悉电气测量的基本知识及常用测量方法。4.初步具有识读电路图的能力。5.初步具有分析计算电路的能力。6.具有使用

2、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能力。7.初步具有实施实验过程的能力。8.初步具奋运用电气测量技术检测、调试一般电路和排除简单的电路故障的能力。9.初步具冇学3和应用电气电子工程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5.2思想教育R标1.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3.具有质量、安全意识六、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是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为后续的专业课服务,有一定的的实践教学内容,但基本上是以理论教学为主。把重点放在后续专业课有用的知识点,结合专业特点,教学遵循学以致用原则,因此采用“项目教学法”,结合生产

3、生活实际,使每一教学内容有具体的目的、明确的任务,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专业课的的紧密联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达成教学目标。七、内容要求3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项目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了解电路的概念、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了解电路模型的概念。理解电动势、电能的概念;掌握电压、电流、电功率的概念,电压、电流的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了解导体电阻的计算,电阻元件、线性电阻元件、非线性电阻元件的概念;掌握线性电阻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18项目二直流电路了解支路、节点、回路、网孔的定义;掌握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理解等效

4、变换的概念;掌握电肌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电压、电流及功率的计算理解两种电源模型等效变换的条件。掌握支路电流法。理解叠加定理的内容和条件。24项目三磁场和电磁感应了解磁场的概念,磁现象的根源,磁力线的性质,载流直导线和载流螺纹管周围的磁场。了解磁感应强度、磁通量、磁导率、磁场强度等物理量的概念及单位,了解全电流定律的内界。理解磁场对载流直导体的作用力及平行载流直导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计算公式;掌握载流直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电磁力方向的判断。了解电磁感应现象;掌握法拉弟电磁感应定律和愣次定律。了解A感现象和互感现象,A感电动势和互感电动势,A感系数

5、和互感系数的概念;16项目四电容和电感了解电容器及电容的概念,电容器的种类,电容器技术指标,电容器的测试;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计算公式。理解电容元件的定义,电容元件的储能;掌握电鞞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掌握电容元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容及电压的计算。理解电感元件的定义、电感元件的储能:掌握电感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10项目五单相正弦交流电路理解正弦量的两种表示方法:解析式、波形图;掌握正弦量的频率、角频率、周期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正弦量的最大值、有效值、平均值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相位、初相位、相位差的概念,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比较。了解正弦

6、量的相量表示法,相量及相量图的概念;掌握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图,相量、相量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电阻、电感、电容元件的平均功率(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感抗、容抗的概念。掌握/?L、7?C串联电路的分析,阻抗、阻抗三角形和电压三角形的概念。掌握/?LC串联电路的分析,阻抗、阻抗三角形、电压三角形的概念。理解瞬时功率、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功率三角形的概念;掌握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功率因数的计算。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理解并联电容器提高功率因数的原理。22项目六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变压器理

7、解对称三相正弦量及相序的概念。掌握Y、△两种联结方式,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接线。掌握Y、△两种联结方式,三相三线制和三相四线制电路的接线。理解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方法。掌握三相电路的功率计算。了解变压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掌握三相负载的星形联结方法;理解对称三相星形负载的线电压与相电压之间的关系;理解中性线的作用和中性点位移现象;学习使用三相调压器。掌握三相负载的三角形联结方法;理解对称三相三角形负载的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观察三相三角形负载的故障情况,初步学会故障分析判断。18八、教学情境设计与建议1、教师应按照项目的学习目标进行备课。备课

8、中应明确教师讲授的内容;明确学生预习的要求;提出该项目整体安排,以及各模块训练的时间、内容等;如以小组形式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