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

ID:27602326

大小:65.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_第1页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_第2页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_第3页
资源描述:

《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儿腹股沟斜疝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52例体会朱钰(青海省湟源县中医院青海湟源812100)【中图分类号】R7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044—02【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部沟斜疝的效果。方法:52例小儿斜疝釆用小切U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结果:术后6天拆线,52例患儿切口甲/I愈合,手术时间约为12&p

2、USmn;3分钟,术后第一天发生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第三天睾丸肿大逐渐消退,7天左右完全正常。52例病例全部随访,术后一年复发者2例均在8—10岁年龄组,

3、建议做高位结扎修补术,其余50例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与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都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关键词】小儿、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小儿腹股沟疝中以先天性斜疝最为多见,一般主张在一周岁以后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因其在发育中腹肌逐渐强壮,可使腹壁加强[1],随访6月一1年手术效果满意、恢复快、平均住院3—4天。我院外科从2012年7月一2013年6月收治小儿腹股沟斜疝共52例,均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悬吊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男48例、占92.3%女4

4、例、占0.77%。其中2—7岁44例、占84.6%,8—10岁8例、占15.4%。疝囊降至阴囊者45例、占男性患儿的93.8%,疝囊降至大阴唇者2例、占女性患儿的50%。无肠管坏疽嵌顿疝3例,手法复位成功后手术治疗,术后1年内复发者2例,均在8-10岁年龄组。术后患侧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住院一周痊愈出院。1.2术前术后处理:术前禁食6小时,禁水4小时,以防止术中呕吐而发生窒息,术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鲁米那。给予镇静,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麻醉选用氯胺酮分离麻醉及局部浸润麻醉,术后伤口压沙袋9小时。术前30分给予预防性抗生素,运

5、用单一广谱抗菌素,术后停止使用抗菌素。1.3手术方法: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常规消毒铺单后在腹股沟韧带中点靠内侧1cm至耻骨结节方向的斜切U长约1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并用小弯钳钝形分离暴露出腹外斜肌腱膜,术者、助手各持一把小弯钳,提起腹外斜肌腱膜并剪开一小U后插入剪刀头钝形分离腱膜后剪开,防止髂腹股沟神经损伤,在腹内斜肌及腹横肌弓状下缘用小弯钳稍作钝形分离后,辨认精索或子宫圆韧带,不游离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在此内侧找到疝囊,提起白色的疝囊壁经用小弯钳仔细钝形分离后,辨认无输精管等重要组织后,剪开疝囊壁并延至内环U处,将疝囊颈组织尽量向外提出

6、,看清外囊U在疝囊颈外侧时,后用4号丝线做一荷包缝合,并高位悬吊与腹内斜肌下,用1号丝线缝合腹外斜肌腱膜、皮下组织及皮肤各一针。2、结果:术后6天拆线,52例患儿切口甲/I愈合。手术吋间约为12±3分钟,手术过程顺利,无意外损伤,术后第一天发生睾丸肿大者15例,占男性患儿的31.3%,第三天后睾丸肿大逐渐消退,7天左右完成率,平均住院3—4天,术后6天拆线。52例病例全部随访,术后一年复发者2例,均在8-10岁年龄组,建议做高位结扎修补术。.其余50例恢复较好无复发。3讨论:小儿腹股沟斜疝最常见的病因是腹膜鞘状突未闭,约90%的新生儿

7、存在腹膜鞘状突未闭,1岁以内患者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不断增高,有自愈可能,以后闭合机会逐渐减少,因此一岁后不愈的可复性斜疝,就可考虑手术治疗。通过上述手术发现,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适宜年龄在2—7岁年龄段,〉7岁儿童的腹股沟疝因内环较大,腹壁缺损相对严重,建议实施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2]。微创技术是当代外科的发展方向,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很多手术均可通过小切口来完成,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报道了做微创技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临床技巧及效果。与传统的腹股沟斜疝手术相比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住院天数、平均费用及术后并发症等都具有较高的优越性,值得在基层医

8、院推广。参考文献[1]吴阶平,裴法祖,黄家驷外科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968.970[2]高文平,苏增强.小切疝囊高位结扎64例临床体会,吉林医学,2001,31(17):2667.266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