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ID:27609073

大小:53.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5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1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2页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_第3页
资源描述: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张绪立湖北省巴东县荼店民族中学444315创新意味着发现和超越,意味着打破常规。然而,“新”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具有相对性的。创新教育必须以教师的教法创新为岀发点,教法创新绝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新颖,而必须体现出实质上的先进性,括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手段、评价方法等。那么,如何在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祌和能力呢?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愉快中轻松地学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教师都要善于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引导学生的情感处

2、于积极、自由、宽松、安全的状态,从而使学牛.的创新思想进入一个自由驰骋的愉快的心理空间。1.营造师生平等的观念。传统的师道尊严使学生产生了惧师心理,很大程度上容易让学生失去创新欲望。为此,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愉快的心理空间,构建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气氛,鼓励学生去发现、去创新。要坚持教育的成功导向和正面鼓励,允许学生在探索中出差错,不求全责备,努力成为学生求知道路上井同的探讨者和知心朋友。2.营造尊重、信任的观念。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学牛.因受到教师的尊重而乐意同其进行情感交流,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如在学生

3、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尽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心理话。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它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教师要淡化过去思想品德课说教者的身份,改变过去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朋友的身份出现,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不要把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学生,努力改变学生知识存储器的角色,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与看法,相信学生奋自己的见解。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提高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理解和引导,激发他们的主体精神

4、和创新欲望。1.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让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而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比如互相讨论,在讲授新知识吋,首先拟定出讨论的问题,给出充足的自学时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想象,大胆地发表自己对新知识的见解和体会,参与到求知的过程中。2.创设情境,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要求学生始终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听听、说说、辩辩、演演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三、注重实践体

5、验,让学生在操作中学新课改中,注重实践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有关的道德问题。在体验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经教师的点拨和引导,形成稳固的道德信念,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模式,使教学过程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从教师的“教中学”转向自己的“做中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和实践精神。要教会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活动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创新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而是发现、超越。这种发现或超越在本质上应该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6、这才是创新的价值所在。对学生而言,“先进性”必须成为学习活动追求的S标,其具体表现可以是学习方法的科学高效,可以是对学4内容理解的独到深刻,可以是解决问题方法的简便新颖,可以是知识运用于实践获得某种发现等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持己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样性、批判性,以此来支持他们独特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