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

ID:27611256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_第1页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_第2页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_第3页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_第4页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_第5页
资源描述: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风险与借鉴编者按: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尺度的收紧使得发达国家金融机构的押品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本文展示了押品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以及押品管理模式与所处的金融市场环境及外部监管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伴随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我国的押品管理也在向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西方押品管理模式伴随监管机制变化的过程和发展经验值得借鉴。中国3/vie  押品管理模式变革的驱动力  押品管理模式发展的驱动力以2008年金融危机为界。2008年之前,发达国家的押品需求主要源自业务规模的扩张,如回购、衍生品交易等。2008年之后,押品需求

2、转向,监管机构及市场参与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对押品管理效率也提高了标准。  外部驱动力。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金融监管趋于严格,提高了押品标准。对流动性风险、违约风险等提出的新监管规则最终体现为更高的押品标准。流动性监管要求更多的优质押品,如流动性覆盖率,其设定的压力情景包括特定押品的融资能力下降、追加押品和押品质量下降等形式的冲击,并且在计算流动性覆盖率时,收到的可用于再抵(质)押的押品也可纳入本行的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这就促使金融机构提高优质资产在押品中的比重,并减少以低质量资产作为押品进行融资的业务。  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改革也倾向于更高的押品要求。为降低

3、衍生品交易的信用风险,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积极推进中央对手方清算模式,并推动非集中清算衍生品的保证金制度建设。由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均转移到中央对手方,所以中央对手方收取一定比例的押品或保证金,以缓释信用风险,并且为了推动中央对手方清算,金融稳定理事会(FSB)要求对传统的双边清算模式收取更高比例的押品或保证金。这就从整体上提高了衍生品市场的押品与保证金水平。押品的形式,通常是现金或以国债为代表的优质证券。对市场参与者而言,为满足清算所需的押品与保证金要求,就需要持有额外的优质押品,以避免遭遇强行平仓或大幅追加保证金。衍生品等金融市场日益提高的押品标准促使市场参与者

4、的整体偏好发生改变。对于大额贷款,银行更倾向于采取有抵押的贷款方式而不是无抵押的贷款方式,这反过来又促进了押品标准的进一步提高。  内部驱动力。提高押品管理的效率。传统的押品管理是碎片化的,主要体现为信息和押品的分散。当押品的取得成本较低,并且业务规模快速扩张时,较低的押品管理成本被较高的业务利润所掩盖。但是当押品的取得成本上升,而各个业务线又缺乏足够高的利润来支撑时,押品管理的效率问题便凸显出来了。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优质押品的供给大幅下降。优质押品供给的减少既源于市场流动性的下降和信用风险的上升,又源于监管机构对重复抵押的限制。此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的了押品

5、的选取范围,使得优质押品流向并停留在央行。优质押品供给的下降使得金融机构需要为新增的优质押品付出更多的成本。传统上,押品管理也因服务质量、地理因素或分散风险等理由而呈分散式管理,尤其是业务涉及多个监管区域时,不统一的押品标准使得金融�C构难以对押品进行统一管理,只能采用分散式管理模式。分散式的管理模式对应着持有和履约能力信息的分散,各保管机构和监管区域的押品不能相互调剂。当各个业务线的押品需求变动时,只能各自购买额外的押品或保留多余的押品,不能向其他业务线进行更有效率的调剂。  押品管理模式的国际发展趋势  在内外驱动力的作用下,西方国家的押品管理更加注重效率,金融机构

6、的关注点从基本的资产负债表管理扩大到押品管理,使得押品管理趋向集中、优化,并形成交叉的抵押链条。  信息管理高度集中。押品的集中管理以信息的集中为前提。传统的分散式押品管理模式按照押品保管机构纵向划分,不同的押品管理机构对应着不同的业务线,信息纵向流动,在不同管理机构和不同监管区域之间几乎没有信息流动。集中式的押品管理模式则以押品管理服务者为核心,各个业务线的押品需求和押品供给方均将信息汇总至押品管理服务者,并由其整合、优化与配置。  集中式的押品管理服务逐渐发展为由第三方机构来提供。相对而言,外部的押品管理服务可能更有效率,但是难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通常,如果押品管理

7、服务者与保管机构重合,那么可以实现可用证券信息的实时获得,但是如果保管机构并非押品管理服务者,或者处于整个金融企业集团的外部,那么信息通常会延迟到次日清晨获得甚至更晚。  尽管集中式管理是押品管理的发展趋势,但是各个金融机构所集中的内容并不相同。一些金融机构只是将可用证券信息进行整合,另一些金融机构则通过押品的流动将可用证券也进行了整合。总的来看,当前的主流押品管理仍是信息的集中。  优化工具广泛运用。传统的押品管理是前台驱动的。前台部门根据开展业务的需要确定自身的债务责任,进而确定需要的押品类别与数量。押品管理位于后台部门,根据前台部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