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ID:27612738

大小:5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05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_第1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_第2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_第3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_第4页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新的高中语文教科书修订,旨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基于此,我认为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品质教育。  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教育呢?  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是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其中就有心理素质的教育。当然,语文教学不是纯粹的心理教育,语文教学的任务也不单单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是,语文教材所选用的作品,内容丰富,文笔优美,思想艺术性都比较高,通过语文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比起其他一些学科来,要直观或更形象一些。按我国的语文教学研究专家的观点,中学语文教

2、学的目的和任务有三个:“一是使学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与熏陶;二是让学生有一些文学素养,逐步具有一些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三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文技能,特别是读、写、听、说的能力。”[1]所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通过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阅读欣赏品味其中的真善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现实生活中有真也有假,有善也有恶。世界就是以这种矛盾的对立面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对于人生观和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来说,要充分认识这一矛盾的世界是有一定困难的。学校的教育不会培养学生去从恶或从假,但必须培养学生具有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能力,具有应对假恶丑的能力。语

3、文课就具有这一功能。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出自古今中外名家之手,文质兼美,风格各异;从语言的锤炼到表现的技巧等方面,都凝聚著作者的艺术匠心。语文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指导学生阅读和鉴赏,让学生感受古今中外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通过对诗歌中的意象“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的品味和对富于色彩的词语的品味,体会诗歌的色彩美,以及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通过鉴赏这首诗句式排列的特点,品味诗的音乐美及建筑美,进而感受作者在写离情别绪时与一般别离诗相比的独特之处——清新飘逸。教闻一多的《死水》这首诗,让学生

4、理解20世纪20年代中国黑暗的社会现实,就像“一沟绝望的死水”。通过品味诗中冷嘲热讽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的愤激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对一些古代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更要注意加强引导。《孔雀东南飞》这首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叙事诗,采用排比铺陈的手法和细节描写,记叙了刘兰芝这样一个勤劳、聪明、有教养的女子,却活生生地被婆婆(焦母)逼休了。作者在写到刘兰芝离别之时,用夸张的语言着意刻画了刘兰芝装束之精美、衣饰之华丽:“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着流纨素,耳着明月挡。指如削葱根,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另外,本诗写兰芝与婆婆拜别时,做了一番“检讨”:

5、“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而与小姑相别时却“泪落连珠子”。两者的鲜明对比,又表现了兰芝什么样的性格呢?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可以发现作者极力写刘兰芝的“精妙无双”以及对小姑的深情,对焦母的从容镇定、不亢不卑。一方面反衬了焦母这个封建家长的残忍狠毒、专横刁蛮;另一方面显示了兰芝的行为美、外貌美、心灵美以及自爱自尊,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之美,激起学生对兰芝的同情与怜爱,对焦母的憎恨与厌恶,让学生充分认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罪恶,进而认识到今天生活的幸福和美好。美国著名盲人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

6、光明》这篇文章中,表达对光明的渴望之情是何等的强烈,对生命采取的态度又是何等的积极。教学中抓住作者在这三天里虚构安排的主要活动,引导学生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激起学生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关爱人生的热情,这对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是多好的教材。  二、从文学作品中汲取其精髓,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前面提到,语文教材所选作品,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让他们进入到作品所设置的艺术情境中,特别是通过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身上汲取其人格力量。《烛之武退秦师》这篇古文刻画的是烛之武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他在大军压境、国家万分危急之际,不顾个人的安危,接受国君郑文公

7、的嘱托,身负救亡重任,夜赴秦师,对秦穆公晓之以利害,动之以感情,不仅劝退了秦师,还使秦师自动派强将留下来保卫郑国。挽一个即将危亡的国家于狂澜之中,表现了其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在《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严厉谴责了季氏讨伐颛臾的做法,批评了冉有、季路“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的错误。从孔子的言论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这个儒家学派创始人那一份仁爱厚道之心。在《离骚》和《涉江》中,屈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即使被奸佞小人排挤,不被君王赏识,甚至被放逐,他还是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