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

ID:27613434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5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_第1页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_第2页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_第3页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_第4页
资源描述:

《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09年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期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的改革幵放使中国从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生存型阶段进入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重点的发展型阶段。2008年也是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周期性转折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作为新阶段改革的起步之年,2009年无疑是中国下一个30年改革发展进程中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严峻根据我们的研究,2009年宏观经济形势。上半年会比较严峻:下半年在各项政策的刺激下会逐步平稳,并有所回升,全年保8问题不大。但总体上,对200

2、9年宏观经济形势,需要估计得严重一些,决不能掉以轻心。第一,必须充分估计国际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冲击。从当前形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实体经济的影响还没有见底。美国经济有可能形成“大L型”,这对中国出口将产生长远影响。第二,2009年宏观经济将面临三重压力。一是上面提到的全球经济下行周期;二是中国在持续五年高增长后的自然回落周期:三是几年来以紧缩投资为重点的宏观调控政策正在发挥作用。第三,近期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的政策。但从近年的发展来看,消费增长率基本上是每年一个百分点,除非有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消费率很难在短期内有较大提高

3、。基于以上出口、投资和消费的判断,要充分估计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困难,在某些方面甚至需要谨慎悲观。保增长重在深化改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缓解经济压力。宏观经济政策的基点已经放到“保增长”上。从现实情况看。保增长,不仅需要财政货币政策的松动,更需要深化改革。尽快解决体制性弊端。第一,2009年,宏观经济面临的问题主要根源于国内体制积累的矛盾与问题。一是发展的目标更多地注重GDP增长,而忽视了GDP增长的方式,客观上形成了政府主导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二是多年来经济增长主要依赖“投资一出口”,消费率持续走低,这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滞后直接

4、相关;三是一些重大改革远滞后于现实需求。例如,垄断行业改革迟迟没有破题,在新一轮投资高潮的背景下甚至有进一步固化的倾向。第二,从历史经验看,10年前我们同样面临保增长的重大挑战。当时不仅实施了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推进了相关领域的改革,包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外贸体制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国有银行改革等。第三,最近中央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有助于缓解当前经济困难,但宏观政策只能缓解问题而不能根除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改革。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当前,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不仅在于改革远未完成,改革仍需打好攻坚

5、战。而且更在于改革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从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现实矛盾看,要科学设计改革方案,在政策调整中不断深化改革。一方面,进入新阶段,要客观地看到,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不断增强。我院的问卷调查显示,75.41%的专家认为新阶段的改革共识正在弱化,改革动力曰益不足,受既得利益掣肘的现象逐步严重。如果说过去改革的干预主要来源于“左”和“右”的话,那么,新阶段改革的阻力更多的来源于社会分化背景下利益因素的掣肘,这使得推进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大大增加。另一方面,要把政策调整与体制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推进改革。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与财税体制改

6、革相结合,增量财政支出应主要放在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上。二是税收减免政策的出台要与税收体制改革相结合,既着眼于减轻企业负担的短期需要,又考虑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长远需求。三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金融改革相结合,使增量资金能够流入到民营经济、中小企业、农村和落后地区。四是积极的社会政策与公共服务体制建设相结合。在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的同时,应当着力完善中央与地方的基本公共服务分工体系,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提高投入的实际效果。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如何在新形势下保持宏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在于按照总书记提出的“不动摇、不懈

7、怠、不折腾”这一基本要求,以更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改革,在2009年努力实现一两项重大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作者系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