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

ID:27615613

大小:6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05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_第1页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_第2页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_第3页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_第4页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摘要:作为多层和小高层建筑流行的结构设计模式,框架结构布置灵活、使用面积大,深受设计人员欢迎,但是框架结构抗震能力较弱,所以结构设计时必须关注这些问题。木文因此对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框架结构;设计;原则;方法框架结构是由框架梁、柱、楼板、基础等构件组成的建筑结构,由于柱网布置规则及使用空间大,而在多层建筑、小高层建筑中获得广泛应用。目前,框架结构的设计普遍采用电算法,而过于依赖电算法使得设计人员对框架结构设计的一些概念、原则反而缺乏清晰的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被电算法所蒙蔽,容易出现

2、事故隐患[1]。因此,木文对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方法进行了分析,并对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1框架结构设计原则与注意事项1.1高度适用性原则《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6.1.1关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除6度区以外,其他均比旧版木(GB50011-2001)有所降低[2]。即便如此,新《抗规》给出的最大适用高度仍较高,例如8度区(0.3g)为35m(旧《抗规》为45m),以平均层高3.3m计,相当于11层(旧《抗规》相当于14层)。但大量工程实践表明,即使结构计算结果满足了规范要求,结构受力也是不

3、合理和不经济的。例如某工程地震设防烈度8度(0.3g),场地类别111矣,采用框架结构,柱网8.4m×8.4m,楼层4〜5层,房屋高度17〜21m(注意没有超出《抗规》最大适用高度),荷载按一般办公楼取值。经计算,框架柱、梁的截面分别为900mm×1100mm、400mm×800mm。可JaL,梁、柱偏大,楼层净高和房间使用面积都受到较大影响。根据震IX房屋破坏情况统计,框架结构侧向位移大,抗震性能较差,非结构构件(如填充墙、隔墙、管道等)破坏严重,因此,规范中给出的数据只是极限情况,在现实中并不一定就

4、是合适的。仍以上述办公楼例子说明,当在隔墙位置设置适量剪力墙后,框架柱、梁截面调整为600mm×600mm、350mm×650mm,显然调整后较调整前结构的经济性能大为改善。1.2主次协调原则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是分主次的,例如桐架柱与梁的关系中柱是主、梁为次,柱不能先于梁倒,所以柱设计时要具备足够的延性,否则引起短柱效应会发生脆断;而梁要成为坚固的构件,具备足够的抗剪能力[3]。这也就是规范要求的“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原因所在。《抗规》第6.2.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11.4.1

5、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BJ3-2010)第6.2.1都规定框架梁柱节点处,除顶层框架和柱轴压比小于0.15者及框支柱、框支梁节点之外,梁端组合弯矩设计值必须符合及要求。通过这些关系式可得出影响“强柱弱梁”的几个重要因素:(1)梁端负弯矩越大要实现“强柱弱梁”越难,所以应适当降低梁端负弯矩值;(2)梁端正弯矩与邻跨梁端负弯矩构成梁端力偶,所以梁端正弯矩取值也对实现“强柱弱梁”有同样的影响,应当合理取值;(3)梁端配筋影响梁端受弯承载力,所以控制梁端配筋以及配筋计算的比例关系,也对实现“强柱弱梁”影响很大,必须予以重视。在进行结

6、构设计吋,一些原因会导致梁端负弯矩增加或梁端配筋增加,例如弹性计算模型抗力和效应计算选取了不同的截面,变相增加了梁端配筋量,对实现“强柱弱梁”不利;再如验算梁端截面裂缝宽度吋,内力取值截面与实际截面不一致,也导致梁端弯矩增加,梁端裂缝宽度超过实际值,加大了梁端配筋量。针对上述问题,在结构设计吋应考虑结构的塑性内力的重分布,设置梁净跨单元专用于“强柱弱梁”的计算。在验算构件裂缝宽度吋,同样考虑塑性内力的重分布,利用柱边缘截面处的梁端内力设计值,也就是按梁净跨单元验算梁端裂缝宽度。实际配筋吋,要区分梁跨中截面配筋与梁端截面梁底配筋的差别,冋吋

7、考虑现浇楼板钢筋对梁端截面受弯承载力的影响,并严格控制梁端负弯矩和正弯矩配筋量,避免超配。1.3刚柔相济原则刚柔相济是指刚强的与柔和的恰好相配、互为补充,用于框架结构设计也非常得体。过分强调刚,不仅增加工程造价,经济性差,而且遇到强大的外力,也难以抵消外力影响而易损坏;这时候增加一些柔,利用变形抵消外力的影响,还兼具造价低、经济性好的特点。所以在验算不同楼盖和布置的抗震效果时,应当把握刚柔相济的原则,在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另外,框架结构设计还必须考虑设防的层次性,避免设计单跨桐架和单层墙结构,因为单跨框架和单层墙结构冗余度低

8、,一点被突破整道防线全被突破;反之,多跨框架和多层墙结构就会稳固的多。1.4全面、预防和可计算原则框架结构设计自有其复杂性的一面,所以设计时要统筹兼顾、考虑全面。例如设计大跨度雨棚吋,可根据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