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

ID:27621664

大小:638.50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12-04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_第1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_第2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_第3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_第4页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妙解”难题八大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妙解”难题八大方法参赛选手:****一虚拟法(2)相同温度下,保持乙的容积为甲的一半,并加入1molNH3,要使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上述甲容器中达到平衡时相同,则起始时应加入______molN2和________molH2。思路展示(1)相同温度下,在乙中加入4molN2和6molH2,若把乙容器的容积虚拟为甲容器的两倍,则反应过程中乙容器的压强始终与甲容器的压强相等。则甲、乙两平衡等效,此时乙中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应该等于2mmol,若乙容器与甲容器容积始终相等,则可先把乙容器虚拟为甲容器容积的两

2、倍,再压缩到等于甲容器的体积,此时平衡正向移动,乙中NH3的物质的量大于2mmol。(2)相同温度下,若保持乙的容积为甲的一半,则可把乙容器虚拟为甲容器的一半,把1molNH3虚拟为0.5molN2和1.5molH2,要使乙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体积分数与甲中平衡时相同,则乙中起始时应再加入0.5molN20molH2。答案(1)DE(2)0.50方法解读所谓虚拟法,就是在分析或解决问题时,根据需要和可能,虚拟出能方便解题的对象,并以此为中介,实现由条件向结论转化的思维方法。化学中,虚拟法的应用是广泛的,如①配平复杂氧

3、化还原反应时,可将复杂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皆虚拟为零;②虚拟出某些混合物的“化学式”;③虚拟出某些解题时用到的数据;④虚拟出解题需要的某些条件;⑤虚拟反应过程;⑥虚拟反应结果等等。通过虚拟法可以使化学的分析过程简化,也可以简化计算过程。【应用1】用足量的CO还原32.0g某种氧化物,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石灰水中,得到60g沉淀,则该氧化物是()。A.FeOB.Fe2O3C.CuOD.Cu2O答案B二残基法【典例2】化合物CO、HCOOH和OHC—COOH(乙醛酸)分别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都是1∶2,

4、后两者的分子可以看成是CO(H2O)和(CO)2(H2O),也就是说:只要分子式符合[(CO)n(H2O)m](n和m均为正整数)的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CO2的体积比总是1∶2。现有一些只含C、H、O三种元素的有机物,它们燃烧时消耗O2和生成的CO2的体积比是3∶4。(1)这些有机物中,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化合物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2)某两种碳原子数相同的上述有机物,若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a和b(a

5、有机物分子式为:C2H2O2,其结构简式为:OHC—CHO(乙二醛),此时相对分子质量最小。(2)由题意b-a=(C2O)m(H2O)n-(C2O)m(H2O)n′=18(n-n′),n-n′为正整数,b-a必是18的整数倍。答案(1)C2H2O2(2)18方法解读残基,是指分子除去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余的部分;或指分子补上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的部分。残基不是固定的,它依据题目的特点而定。利用残基法可以确定有机物的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分子组成、分子结构等。残基法解题的基本步骤是:根据题设要求将1个已知物的化学式拆成若干部

6、分或补上其他部分,再利用各种信息逐步求得其余各部分,然后再求整体。解析先求残基,进而由残基分解出2个取代基。从C8H9NO2中除去C6H3和COOH便可得到残基CH5N,再由此可拆分为两个取代基—CH3和—NH2,即可得出答案。三思维转化法答案B方法解读思维转化法是指不要被所给问题的形式所束缚,而能依具体情况进行“变通”成另外一种更简捷的形式。如将一个难题分解成几个简单的小问题,将直接难求解的问题变为间接易求解的问题等。这种问题变换的技巧常用于解繁杂的综合性计算题、陌生的信息题和书写复杂的化学方程式等,有些题目的思维方法

7、分析时很繁琐,甚至会陷入绝境。如能转换一下研究对象,则会“绝处逢生”。【应用3】1.5mL0.02mol·L-1的石灰水3份,均加入0.02mol·L-1的H3PO4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分别生成Ca3(PO4)2、CaHPO4、Ca(H2PO4)2,所需加入的H3PO4溶液的体积比为()。A.1∶2∶3B.3∶2∶1C.6∶3∶2D.2∶3∶6解析若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则十分麻烦。若作如下拆分进行变换推算,则十分简便。由上述三种生成物分子式得知,Ca、P元素的原子数之比为3∶2、1∶1、1∶2。变换为3∶2、3∶3、3∶6

8、,则P元素的原子数已变换为2∶3∶6。而P由H3PO4提供,且浓度已定,其量的多少显然只取决于其体积,所以H3PO4溶液体积之比为2∶3∶6。答案D四极限思维法A.9.0LB.13.5LC.15.7LD.16.8L答案A方法解读极限思维法,是把研究的对象或变化过程假设成某种理想的极限状态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的一种思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