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

ID:27622899

大小:81.7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5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_第1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_第2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_第3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_第4页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2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借助字典认识三个生字,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及难点]把握访谈的主要内容,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感受阅读的乐趣,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课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搜集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同学们,你知道哪些著名作家吗?(叶圣陶、老舍等),那么你们见过这些作家吗?有一位苗苗小同学

2、不但见过很多著名的作家,还采访过他们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有关苗苗同学采访著名作家季羡林爷爷的内界。齐读课题。提问:如果真的让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那么你认为他们会说什么呢?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地说(不会时,老师加以引导)(引导学生从多方而进行思考,如:大树教育小树苗要学会坚强,学会勇敢地与风霜雨雪作斗争等)[设计意图]培养口头表达力和想象力,创设惜景,让学生入惜入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中的小树苗、大树分别指的是谁呢?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季羡林的资料。指名回答。学生交流,介绍季羡林板书:苗苗季羡林1.设想如果你要采访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爷爷,你会问他什么问

3、题?小组讨论,小组长做好记录,再汇报。1.同桌讨论一下,在采访时要注意哪些M题?(礼貌M题、作记录W题……)2.过渡:今天,就让我们跟着苗苗一起走进季羡林先生家,看看小作者是怎样采访这位酷爱读书、知识渊博的老爷爷,听听季爷爷对读节的见解。听录音,课文朗诵。学生看书。[设计意]了解被采访者的主要事迹,为了解课文容、入采访角色做准备。同时,学生在交流屮激发对文本的阅读和学习兴趣,为文本打好基础。三、精读感悟,品味文本(一)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学生自rti读课文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准字音。PPT出示:生字词(水浒传、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起码、滚瓜烂熟、能文能理、中西贯通、古今

4、贯通、文理贯通、古文观止、绿林好汉、一百单八将、闲节)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想想课文屮的一老一少都谈论了哪些问题?读完后同桌互相简单的说一说。4.组织讨论:(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①季老主张看闲书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②同学们对《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三侠五义》有哪些了解?③什么样的书是闲书?你的父母允许你看吗?季老是主张看闲书的,但是在课堂上和写作业的时候看行吗?A、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谈谈你对这几点的认识?板书:多看书三贯通学古文回答问题,并说出对季老提出的要求说出自己的见解。B、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之处?(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板书:访谈录

5、(二)指导有感情朗读1.谈谈你对题0的理解?小苗和大树只是代表苗苗与季羡林吗?你觉得这题0换成是“苗苗与季羡林的对话”哪个更好,为什么?(与二人名字相关;寓意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季老学识渊附,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1.过渡:此时此刻,进行现场再现,你能演好其中的角色吗?看谁把人物的对话记得最牢,能够最传神地演绎文中的角色。说说季老与苗苗各有什么特点?2.自由读课文,把对话的内容记清楚,把人物的特点读山来。3.同桌分角色读课文,读完后互相评价。4.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全班对其评价。5.师生表演“现场采访”,再进行评价。企部学生演苗苗

6、。6.从朗读中,你觉得季老与苗苗分别是怎样的人?请你评价。7.品读语宫: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吋,现身说法,举了自己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吋阅读印象深刻,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

7、是季老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山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的建议,并川“起码”、“最起码”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