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

ID:27646772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_第1页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_第2页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_第3页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_第4页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保护文化传承的陕西新农村建设我国是一个以农耕文明为传统文化本体的国家,上溯至新石器时期,农业在我国已具有上万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我国已是一个拥有9亿农村人口的农业大国,“据统计,全国现有35000多个乡,65万多个行政村,300多万个自然村”,无论是在人口比例还是在实际的空间领域,农民的居住问题、农村的建设情况都是关系着国家发展前景的重要性基础问题。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及其问题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借鉴世界上大多数己实现工业

2、化的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从整体上看我国己经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背景下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国家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推动我国农村发展进入了一个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农村建设运用“联排别墅”、“别墅式”作为示范,趋同、单一、文脉断裂等问题严重地显现了出来,这类建筑方式的延续将会重蹈城市“千城一而”的覆辙。“千村一妞”的结果是对乡村结构和文化的“建设性破坏”。这种破坏是多层面的,包括传统村落建筑空间环境和传统建筑体系的风土性特征,及其背后所隐藏的

3、乡村社会结构等,这种破坏的后果是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最基本土壤,使地域文化濒临丧失。一个国家的发展,在每个阶段所呈现出来的面貌、特色和问题与他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大量不注重非物质文化遗存的现象屡屡发生,使新农村文化建设缺乏自我的造血功能。此外,大量非物质文化遗存留在农村,在没有认清白身的前提下与各种文化激荡的社会大环境屮,如西方后现代的文化理念、娱乐方式、生活方式的冲击,许多优秀的农村文化会被外来文化取代或者异化,造成非物质文化遗存最终走向

4、湮灭。由于我国自身的发展阶段与世界发达国家发展阶段的对接点和差异性的矛盾,导致了我国徘徊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文化氛围中。“现代化道路是我国任重道远的冃标,然而,世界上确定‘现代性’主体原则的是西方现代文明体系,我国旷日持久的现代化转型却适逢西方大肆盛行的“后现代”思潮,这种现状让我们木已复杂的文化现状变得更为复杂。”“具有人文价值的思想观念可通约、可移植,是因为它源于、生长于本民族大地。”我们应当对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保持敬畏,因为只冇这些遗产才是属于我们永恒的财富,才是华夏族存在于世的“阿基米德点”。“

5、在全球化语境下一个民族走向世界不能脱离自己生活方式的根基,选择现代化的道路,要符合民族特定的文化模式。我们的生活方式既要世界化,更要民族化。在向现代性迈进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先见地设定某种模式(西方模式或者城市模式)为转换对象,而是要立足于农村的本土,通过实践不断建构出新质,这个新质就是真正适合于我国农村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二、新农村建设中保护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纵观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建立在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是中国文化演进过程的隐动力和内在基因,不仅决定了中国文化各方面最初的属性定位

6、和本源,亦影响、牵制和限定了中国文化在今日与未来的具体走向。作为农耕文明的源生地的广大乡村在千百年中留存了丰富的乡土文化遗产,这些内容涵盖了生产工具、居住地选址与建筑、服饰、政治制度、乡村社会结构、经济结构与发展、宗教信仰、民间文化与风俗习惯、道德标准等方面,运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宂、保护方法,国务院在2006年、2008年批准公布了两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传统游艺、传统杂技、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共1028项,加上各省的非物质文化

7、遗产名录,共4315项。广大乡村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遗存承载与传衍了内容极为丰富的民间原生态文化,是千百年农耕文明遗传基因的幻化与表现,是以传统村落为载体并自然形成的村落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草根信仰的基础,也是传统文化的根基之所在。因此,新农村建设的是关系到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乎农村的“根”和民族“魂”的大问题。三、陕西省新农村建设阶段性现状至2008年末,陕西省乡村人口2178.2万人,占57.9%,另有统计为104个县区的全部农业人门共2669万人。此外,裾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提供的数据表

8、示,本省需要常年救助的农业特困人口近200万,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9%。陕西省2006年行政村的统计数字为28847个,自然村总数为107706个。根据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结构的不同,陕西省分为三大农业区,关中平原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的主要农业区,现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旱作物为主,是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豆类和温带林特产品及秦川牛、关中驴、奶山羊的主要产区。陕北因为自然条件制约,为一年一熟粗耕粗放旱作畜牧区,以小麦、玉米、谷子、糜子、土豆、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