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分析》ppt课件

《气体分析》ppt课件

ID:27647042

大小:1.58 MB

页数:49页

时间:2018-12-05

《气体分析》ppt课件_第1页
《气体分析》ppt课件_第2页
《气体分析》ppt课件_第3页
《气体分析》ppt课件_第4页
《气体分析》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气体分析》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5章气体分析§1概述§2气体的化学分析法§3气体分析的仪器工业生产中常使用气体作为原料或燃料;化工生产的化学反应常常有副产物废气;燃料燃烧后也产生废气(如烟道气);生产厂房空气中常混有一定量生产气体。一、概述所以工业气体共分四大类:1.化工原料气2.气体燃料3.废气4.厂房空气1)天然气:主要是CH4›95%(煤或石油组成物的分解产物)2)炼油气:CH4及其它低分子量的C、H化合物(原油热处理产物)3)焦炉煤气:H2、CH4(煤›800℃炼焦油气态产物)4)水煤气:CO、H2(水蒸气和炽热的煤作用,得到半水煤气)5)硫铁矿焙烧炉气:SO26-9%用于制造

2、硫酸6)石灰焙烧窑气:CO232-40%用于制碱和制糖工业化工原料气是无机、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主要有:上述天然气、炼油气、焦炉、煤气、水煤气及半水煤气等,除了作为化工生产原料气体之外,也可作为气体燃料。气体燃料燃烧炉的烟道气的组成为:N2、O2、CO2、CO、水蒸气及少量其它气体。 如:硫酸、硝酸厂排入大气的废气中含有少量的SO2和NO2; 制碱厂排出废气中含有少量CO2; 总之,有机化工的废气是各种各样的。废气:生产设备漏气→生产厂房内空气含生产用气→危害健康→甚至燃烧爆炸。厂房空气气体分析意义:在工业生产中为了正常安全生产,对各种工业气体都要经过分析

3、,了解其组成。1.化工原料气分析正确配料;2.中间产品气体分析生产是否正常;3.(燃料燃烧后生成)烟道气分析燃烧是否正常;4.厂房空气分析通风、设备漏气情况有无有害气体是否危及生命及厂房安全。气体分析的特点:一般测定气体的V而不是质量m,并同时测定环境的T和P。§2.气体的化学分析方法1.原理:利用气体的化学特性,使混合气和特定试剂接触。则混合气体中的被测组分与试剂发生化学反应被定量吸收,其它组成则不发生反应(或不干扰)。如果吸收前后的温度及压力一致,则吸收前后的体积之差即为被测组分的体积。一、化学吸收法(一)气体容量法(或气体吸收体积法)原理:根据吸收前

4、后体积之差=被测组分体积计算出体积比(V/V)的分数例如:混合气:钢铁样中C的测定:2.气体吸收剂及吸收顺序定义:用来吸收气体的试剂称作气体吸收剂;以煤气为例讲解气体的吸收剂及吸收顺序,其中煤气的组成成分为:煤气中各种成分的吸附剂及吸附顺序表成分吸附剂反应顺序CO233%KOH(1)CnHm饱和溴水(臭)(石蜡封口)加成反应苯缓慢溶解于溴水,不与之反应(2)浓硫酸、Ag2SO4或HgSO4作催化剂强氧化性磺化反应O2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溶液(3)O2保险粉(Na2S2O4)蒽醌-β-磺酸钠作催化剂CO氯化亚铜氨溶液氯化亚铜盐酸溶液CH4燃烧法测无适当的吸收剂H

5、2海绵状钯(吸收)常用燃烧法N2剩余部分气体分析是有一连串装有吸附剂的吸附瓶来进行吸收的,因此吸附剂的顺序必须进行合适的安排,否则会干扰测定。下表列出了各种吸附剂和各种气体之间的作用:混合气与吸附剂作用情况表CO2CnHmO2COCH4H2N2编号KOH(33%)√(1)饱和溴水√√(2)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溶液√√(3)氯化亚铜氨溶液√√√√(4)燃烧法√√√√√√(5)√表示发生了相互作用或干扰;表示不干扰(1)KOH溶液只吸附CO2;(2)饱和溴水只吸附不饱和烃,其他的不干扰,但是要用碱溶液除去吸附时混入的溴重气

6、,此时CO2也被吸附故排在KOH之后;(3)焦性没食子酸的碱溶液能吸附碱性气体CO2,所以排在KOH之后(4)氯化亚铜氨溶液不但吸附CO而且吸附CO2、O2、CnHm等,故应为第4位。(二)吸附容量滴定法原理:综合使用吸附法和重量滴定法。 方法实质:吸附剂吸附被测组分(混合气 体),然后用标准滴定法。 存在的两种反应是:吸收反应和滴定反应示例表气体吸收反应滴定反应H2SNH3Cl2SO2H2O2吸收I2吸收HClNaOH吸收AgNO3吸收(三)吸收重量法综合应用吸收法和重量分析法,测定气体物质或可以转化为气体物质的元素含量的方法。然后根据吸附剂增加的重量计

7、算C、H的含量。二.燃烧法利用可燃烧性气体的性质进行测定的方法,特别适用于无适当吸收剂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气体。如:CH4无适当的吸收剂,H2、CO可用燃烧法也可以用吸收法。燃烧法原理:根据可燃性气体燃烧后,其体积缩减V缩,消耗氧的体积VO2或生成CO2的体积VCO2与可燃性气体的体积V可燃的比例关系,由测定得V缩、VO2或VCO2计算V可燃从而求得其含量。V可燃与V缩、VO2或VCO2有一定的比例关系,是计算的依据,也是燃烧法的主要理论依据。例1,以氢气燃烧为例找出比例关系:例2,以甲烷燃烧为例:例3,以CO燃烧为例:可用吸收法除去干扰组分(如O2,CO

8、2等),再加入一定量的O2或空气,燃烧后根据体积的变化或生成CO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