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

ID:27650404

大小:1.3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03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1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2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3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4页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和谐社会造就美好人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构建和谐社会 造就美好人生东辽县平岗中学管凤波一、正确认识和理解“和谐”及“和谐社会”如何理解“和谐”和谐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具体、动态、相对、辩证的统一,是不同事物之间相同相成、相辅相成、相反相成、互助合作、互利互惠、互促互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中国和西方的“和谐”理念(一)中国古代的“和谐”理念1.“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2.政治和谐,一种社会政治安定状态。3.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二)西方的“和谐”理念1.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就是一个和谐”。2.赫拉克

2、利特认为,和谐产生于对立的东西。3.文艺复兴后许多思想家都把“和谐”视为重要的哲学范畴。4.马克思真正把握了“和谐”理念,提倡社会和谐。和谐社会现代意义的“和谐社会”:社会成员、群体、阶层、集团之间相处、融洽、协调,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信任和帮助,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二、构建和谐社会提出背景这十几年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时期,但不是群众意见最少的时期。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

3、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在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党中央第一次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四个尊重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妥善协调利益关系必须坚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抓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充分考虑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

4、、不同群体的利益,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充分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反对和纠正各种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高度重视和落实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重要原则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5、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七大措施扭转财力过分向上集中的态势继续加强反腐败、反贿赂的力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强税收执法力度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促进城市化,改变就业结构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大国建立全民的节约型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四大要点第一、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第二、要运用社会组织实现和谐社会第三、要从调整社会结构入手建设和谐社会第四、关键在于制度创新三、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1、现在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

6、、发展不平衡的小康。2、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1、农民失地引起社会矛盾加剧(4000万农民失去土地,而且速度加快,每年343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沙漠化,以世界9%的土地,6%的水资源,4%的森林,养活世界22%的人口)2、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收入拉大:城市居民收入增加7-9%,民只有4%;收入比:1978年:2.47:1,1994年:2.60:12003年:3.20:1如果再考虑城市补贴,实际上城乡居民收入:(5-6):113、就业局面依然面临长期的困难每年需要就业人数为2500万,而社会只能解决900万,还有1500万的缺口。企业

7、职工下岗,部队专业干部需要安置,300万学生毕业,1.5亿农民需要向城市转移4、贫穷问题按照联合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2.5美元计算,我国还有1亿贫穷人口,占农民人数的10%四、构建和谐社会的终极目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1谢谢观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