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ID:27651615

大小:73.22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05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_第1页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_第2页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_第3页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_第4页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_第5页
资源描述:

《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的途径与策略摘要:主要论述了广东省佛山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实施背景、重要意义、总体目标、途径和策略等内容。佛山通过大力开展湿地绿化建设、公园建设、村绿化美化建设、生态廊道以及“绿城飞花”主题绿化景观建设等途径,构建了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山城人水绿融为一体的岭南生态绿城格局,实现了先进制造业城市的生态建设之路,实现了绿色发展。关键词:佛山;森林城市;制造业城市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17)04-0004-04收稿日期:2017-08-051背景1.1我国的森林城市建设为积极倡导中国城市森林建设,激励和肯定我国在城市森林

2、建设中成就显著的城市,树立生态建设典范,从2004年起,由全国关注森林活动组委会(由全国政协人资环委、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以及中国绿化基金会等6个部门联合发起成立)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活动。各地纷纷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大力促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创造更为宜居宜业的人居环境。创建森林城市、发展城市森林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生动实践,成为改善生态环境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和《国家中长期改革实施规划》等国家规划更是把森林城市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截至2016年,全国已有118个城市建成国家森林/IX城市,80多个城市正在开展创建活动

3、,13个省份开了省级森林城市创建。1.2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201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率先在全国建设珠三角国家森林城市群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将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列为广东“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程和珠三角“九年大跨越”的重点项目,以建设森林生态体系和绿色生态水网为主线.实行珠三角全域一体化生态修复和生态建设,打造“两屏、三网、九核、多点”的生态空间布局,全面提升珠三角城市群生态功能、环境质量、宜居程度和绿色惠民水平。目前广东省已有广州、东莞、惠州、珠海、肇庆五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根据规划,至2020年前,广东省将建成全国首个国家森林城市群。1.3

4、佛山市森林城市建设佛山市是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相继实施了“三年促变,绿地佛山”、城市升级等一轮又一轮的绿化大行动,发力推动森林进城、下乡、上路,先后成功创建广东省林业生态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实现从“浅绿”到“深绿”的发/1K使昔日烟尘弥漫的城市銳变成为城乡叠翠、四季锦绣的岭南生态绿城,让群众畅享生态建设带来的“森呼吸”。根据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和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建设部署,佛山市委市政府将绿化建设上升到推动城市升级升值的战略层面,于2013年正式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围绕“大地

5、植绿”和“心中播绿”两大主题,以“增绿量、提质量、惠民生”为出发点,以“佛山绿,醉岭南”为森林文化主题,努力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国家森林城市。2佛山市建设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1.1构筑生态安全体系的需要佛山市地处珠江三角核心区域,珠江水系中的西江、北江贯穿全境,河涌纵横交错,森林植被类型丰富,在珠三角生态安全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是,目前市域森林总量与质量不能满足佛山乃至珠三角地区生态格局的优化提升需求。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通过城市森林增量、湿地保护利用、构筑生态绿廊、统筹城乡发展,打造“两环绕城、双翼保障、五楔连心、绿核荟萃、蓝脉绿网”的生态空间格局,构建佛山市的生态安全体系,进一

6、步提升市域生态安全水平。2.2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当今城市间的竞争,不仅仅是经济总量、财政收入的竞争,更是生态、文化、幸福指数等软实力的综合竞争,一些有竞争力的产业、高科技企业、附加值较高的企业和创新型人才已经将好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条件来考虑。在目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真正的创新驱动的背景下,佛山作为先进制造业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需要以建设森林城市为抓手进一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优质环境,提升城市价值和软实力,再创新优势,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以蓬勃的绿色生机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让佛山这座城市更具凝聚力、吸引力

7、、辐射力。2.3提高生态承载力的有效措施佛山是广东最大的制造业城市.生态用地供给总量有限,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佛山市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保护地比例较低,城市生态承载力基础薄弱。据相关研究,佛山市的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了其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为1.329hm2/人,超过中国0.4hm2/人的平均赤字水平。佛山市工业化和城镇化使建设用地挤占生态用地问题比较突出。据统计,2001—2010年佛山市生态用地减少602.5km2,约减了15.8%。因此“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环境再造”是佛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