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

ID:27655642

大小:5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05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_第1页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_第2页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_第3页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_第4页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假新闻、失实新闻内涵辨析尽管人们对虚假新闻深恶痛绝,但对什么是虚假新闻还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理论研宄和新闻实践中对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不加区分,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种认识上的模糊性①。防治虚假新闻,首先需要人们认清什么是假新闻、什么是失实新闻。只有在性质上、程度上对虚假新闻识别清楚,揭示出它的实质内涵,才有助于人们设计有效的防治虚假新闻的措施。本文将对二者的内涵做出比较清晰的揭示。一、假新闻假新闻在人们看来,似乎是一个矛盾性的概念,因为既然是“假新闻”,就不能归属于“新闻”的范畴,当做新闻的一个类别②。因而,这里首

2、先需要澄淸一个基本问题,假新闻并不是在新闻前提下对新闻的分类,比如,我们可以在新闻的前提下,按照媒介形态把新闻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电视新闻、网络新闻等。但我们不能在新闻前提下,按照媒介形态把报纸新闻分为报纸真新闻、报纸假新闻等。假新闻是在性质上相对(真实)新闻存在的一个概念,描述的是在形式上、姿态上完全具备新闻的特征,但实质上没有新闻本质特性(真实性)的“新闻”。因而,“假新闻”这一概念是个“真概念”,不是一个“假概念”,人们是用它来反映现实新闻传播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③。假新闻是没有任何客观事实根源的“新闻”

3、,即假新闻依据的“新闻事实”是想象、臆造、捏造的产物,是通过想象思维虚构的“事实”。“在其‘纯粹’的形式中,假新闻完全不包括一点事实”④。因此,假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源的虚假性。可以简单地说,以虚构出的新闻事实为本源的“新闻”就是假新闻。如果我们上升到哲学层面,可以做出这样的分析:假新闻的反映对象一一“新闻事实”,在木体论意义上是“虚”或“无”,而对本体论意义上是“虚”或“无”的所谓“新闻事实”的反映报道,必然在认识论意义为“假”。这就是假新闻的本质⑤。从新闻本源论的角度看,虚构出来的新闻事实必然是主观故意的产

4、物,所以,虚构新闻事实者,不管是什么人或什么组织、团体,都具有自觉的造假意图,是自觉的说谎者、造假者(当然,我们不排除个别媒介素质、新闻素养极低的人,会把想象的、虚构的产物当做新闻事实)。一般来说,制造虚假新闻事实者通常都是恶意的造假者⑥。“捏造是为了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冃的而故意歪曲事实,提供使人受骗上当的虚假信息。假统计资料、假报告、假材料等等,都是捏造的产物。一切污蔑不实之词,莫须有的罪名,诬告与谣言,浮夸之风,都是凭借捏造而兴风作浪的”⑦。因而,不论是按一般的社会道德规则衡量,还是按新闻职业道德规范评价,虚构

5、新闻事实者都是不道德的,都背离了“居于道德规则体系之首”的诚实原则⑧。因此,就新闻传播本身来说,道德上不允许以新闻名义发表任何虚假新闻。至于一些新闻媒体,出于宣传目的或其他利益追求,以新闻名义报道假新闻,我以为不能归类于新闻传播,而属于宣传或其他类别的传播。从新闻报道角度看,报道虚构新闻事实的人(不管是职业新闻人或其他一般社会成员),如果与虚构新闻事实者不是同一主体,他就并不一定是故意制造假新闻的人。我们可以从报道者的主观动机出发,将假新闻一分为二:故意性假新闻和非故意性假新闻。所谓故意性假新闻,就是指报道者明知“

6、新闻事实”是捏造的,但仍然加以报道而形成的假新闻;所谓非故意性假新闻,就是指报道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虚假“新闻事实”当做真的新闻事实加以报道而形成的假新闻。一般说来,故意报道虚假新闻事实者通常也是恶意造假者,而非故意报道(不知情下的报道)虚假新闻事实者则不是恶意的造假者。因而,我们也可以把故意性假新闻称为恶意假新闻,把非故意性假新闻称为非恶意假新闻。进一步说,恶意假新闻的报道者,是缺乏基木社会道德和新闻职业道德的主体(可能是一个具体的新闻传播者,也可能是一个新闻媒体),而非恶意假新闻的报道者,主要不是道德品质问题

7、,而是真假识别能力的问题。因此,对这两类造成假新闻得以传播的主体,应该采取不同的处理办法。从新闻传播的结果上看,不管是由什么动机造成的假新闻,首先都是假新闻,都是对社会和新闻收受者的蒙蔽或欺骗。不能因为动机的差异而改变假新闻的性质和结果,当然也不能因为动机的非故意性而不承担造成假新闻的责任。在一般情况下,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都不会故意制造假新闻⑨,特别是在新闻专业精神H益成型的当代。但社会屮的一些个人、利益集团,往往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会有意制造虚假新闻,并将其传送给新闻媒体。能在新闻媒介上、特别是传统新闻媒介上得

8、到传播的假新闻,绝大多数属于媒体编发的来自社会作者的“新闻”稿件⑩。因此,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做出这样的基木判断:得到新闻媒体传播的假新闻,木质上都是故意制造的假新闻。也正是由于虚假新闻事实虚构动机、虚构过程的主观故意性,往往使被塑造出来的“新闻事实”具有很高的潜在“新闻价值”,对人们和媒体能够形成极强的吸引力。因而,这样的“新闻事实”一旦被报道,转换成为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