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

ID:27658528

大小:593.00 KB

页数:107页

时间:2018-12-02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第1页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第2页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第3页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第4页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发展理论_城乡园林规划_工程科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讲城市发展理论郐艳丽内容一、区位理论二、城市结构理论三、城市规模理论四、产业发展理论一、区位理论区位,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客观物体分布的地区和地点。区位理论则是关于自然物体和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在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区位理论是指导土地分区利用的基本原理。区位理论作为一种学说,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其标志是1826年德国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学家冯·杜能(J.H.VanThunen)发表的著作《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后人简称为《孤立国》)。杜能在这部著作里,提出了农业区位论。继杜能之后,1909年,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

2、er)的《论工业的区位》的发表,标志着工业区位论的诞生。一、区位理论20世纪30年代,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W.Ohristaller)提出了中心地理论,即城市区位论。几年后,德国经济学家廖什(AugustLosch)从市场区位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城市问题,提出了与克里斯泰勒的城市区位论相似的理论。为与前者相区别,后人称之为市场区位论。在此之后,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20世纪50年代以来,区位理论又有新的发展,人们开始研究各种经济实体的动态空间布局关系,从而使区位理论走向成熟。一、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孤立国》的中心内容是: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集约化

3、程度,不仅取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而且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尤其是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杜能阐述了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进行经济分析的方法。一、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基本假设为:(1)在一个大面积的区域内,有一个圆形范围的“国家”,其中有人居住和耕种,而在这个“国家”的外围是大片荒凉不能耕种的土地;这个“国家”的土地是一定的,且完全被投入使用,并要获得尽可能高的纯收益。(2)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业用地,城市是农产品的消费中心。(3)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只有陆上大道联系。(4)在这个“国家”中,

4、各地的土壤质量和气候条件是相同的。(5)运输费用与农产品的重量和生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一、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杜能的基本结论为:在距城市最近的郊区,可以生产易腐烂的、不适宜长途运输或者是重量大、单位重量价值低的产品;距市场远一些的企业应种植单位重量价值较大的产品,并相应降低生产资料和劳动费用。随着到消费地距离的增加,土地经营逐渐粗放;距城市最近的郊区,经营集约度最高。城市周围土地的利用类型以及农业集约化程度都是呈圈层变化的。一、区位理论1、农业区位论围绕城市消费中心形成一系列的同心圆,被称作“杜能圈”,其相应的土地利用类型如下:(1)第一圈距市场最近,种

5、植园艺作物,饲养奶牛,以及种植饲料、土豆、甜菜等;(2)第二圈发展林业,因产品量大、运费高;(3)第三圈以非常集约的方式种植农作物,并实行六区轮作制;(4)第四圈种植牧草及粮食,不实行集约生产;(5)第五圈实行粗放的三圃制;(6)第六圈放牧等。从经济实质看,杜能圈的理论基础是农业区位的级差地租。在这里,区位级差地租可以解释为土地的区位价格,它与需求之间是正相关的。一、区位理论杜能的“孤立国”一、区位理论2、工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由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于1909年提出。其核心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找出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

6、的理想区位。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以现代交通运输方式为前提的,寻求的是在原材料和消费中心一定的情况下,工业企业的最佳分布点。韦伯在其区位理论中运用了“区位因素”的概念。区位因素是指一个地理点能对工业生产起积极作用和吸引作用的因素。一、区位理论2、工业区位论根据区位因素的特性,可分为:——自然—技术方面的区位因素,例如气候、劳动力技术水平等。——社会—文化方面的区位因素,例如居民的消费水平与习惯、利息率的地区差异等。韦伯在研究区位论时,排除了社会—文化方面的区位因素,认为只要考虑到原材料、劳动力和运费就足够了。至于原材料费用及其他区位差异,可纳入运费之中,价格贵一些的原

7、材料可以理解为运输距离远些。这样,工业的区位选择仅涉及两个因素:运输费用和劳动成本。一、区位理论2、工业区位论(1)运费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运输费用差异的产生,除运输距离外,还有原材料的性质,而后者往往对工业区位的选择有决定性的意义。原材料可区别为地方性原材料和常见性原材料。地方性原材料是指特定地点开采的或储存的,其中又可分成纯重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全部进入到制成品中去)和失重原材料(在生产过程中,有一部分重量损失);常见性原材料,指到处都有的原材料。依据原材料在生产中的上述特点,韦伯设计了原材料系数公式:原材料系数(M)=原料重量(Wm)/产品重量(Wp)一

8、、区位理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