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性状遗传1

数量性状遗传1

ID:27663621

大小:633.84 KB

页数:82页

时间:2018-12-05

数量性状遗传1_第1页
数量性状遗传1_第2页
数量性状遗传1_第3页
数量性状遗传1_第4页
数量性状遗传1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量性状遗传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8章数量性状遗传第1节数量性状及其特征质量性状(qualitativecharacter):相对性状之间显示出质的差异。在杂种后代的分离群体中,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可以明确分组,求出不同组之间的比例,比较容易地用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或连锁遗传规律来分析其遗传动态。数量性状(quantitativecharacter):相对性状的变异呈连续性,个体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很难明确分组。动植物的许多经济性状:农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产奶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等。数量性状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1、连续变异。2、比质量性状更容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玉米穗长的遗传

2、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相对性区分性状的方法不同,或观察层次的不同,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可能相互转化。株高是一个数量性状,但在有些杂交组合中,高和矮却表现为简单的质量性状遗传。小麦子粒的红色与白色,在一些杂交组合中表现为一对基因的分离,而在有些组合中表现为连续变异,即具有数量性状的特征。第2节数量性状的遗传解释1908,NilsonEhle,数量性状遗传的多基因假说:许多对基因共同控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很小;各基因的效应相等;等位基因之间为不完全显性或无显性,表现为增效和减效作用;不同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所有基因独立遗传。最简单的数量性状可以假

3、定由2对或3对基因共同决定的。红粒小麦品种与白粒品种杂交,F2群体中可以分为红粒和白粒两组。有些组合3:1分离,1对基因控制有些组合15:1,2对基因重叠有些组合63:1,3对基因重叠若观察再详细一点,可以发现,在红粒组中红色的程度又分为好几个等级。假设R基因使子粒呈红色,每增加一个R,子粒的颜色就深一些R,红色增效基因R的效应可以累加R的等位基因为r,r为减效基因如果只有1对基因控制F1植株产生的配子♂G1/2R+1/2r♀G1/2R+1/2r♀♂配子受精结合,F2的基因型频率为(1/2R+1/2r)(1/2R+1/2r)=(1/2R+

4、1/2r)2=1/4RR+2/4Rr+1/4rr表现型3:1当n=3时小麦籽粒颜色的遗传典型数量性状分布图(正态分布)超亲遗传(transgressiveinheritance)杂种后代的某一性状超越双亲的现象。如:两个水稻品种,早熟×晚熟,F1表现为中熟,但后代中可能出现比早熟亲本更早熟、或比晚熟亲本更晚熟的植株。这就是超亲遗传。超亲遗传的解释P早熟a1a1a2a2A3A3×晚熟A1A1A2A2a3a3↓F1A1a1A2a2A3a3熟期介于双亲之间↓F227种基因型其中A1A1A2A2A3A3比晚熟亲本更晚熟a1a1a2a2a3a3比早

5、熟亲本更早熟质量-数量性状质量性状数量性状质量-数量性状:受少数几对主效基因控制,但另有许多效应很小的基因能够增强或者削弱主效基因对表型的作用这一类微效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修饰基因(modifyinggene)。几乎所有的性状都是质量-数量性状。第3节研究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对数量性状的研究,一般是采用相应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常用的统计参数是:平均数(mean)方差(variance)标准差(standarddeviation)。一、平均数表示一组资料的集中性通常应用算术平均数是某一性状全部观察值的平均值二、方差:又

6、称变量,表示一组资料的分散程度或离中性。全部观察值偏离平均数的度量参数。方差愈大,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愈小。计算方法:先求出全部资料中每一个观察值与平均数的离差的平方的总和,再除以观察值个数。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值。方差和标准差是全部观察值偏离平均数的重要度量参数表现型值(phenotypevalue)对个体某个性状度量或观察到的数值。如:某玉米的穗长10cm某水稻穗上有300粒稻谷数量性状的遗传模型表现型值,P。其中有基因型所决定的部分,称为基因型值(genotypevalue),G。表现型值与基因型值之差就是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称为环境

7、离差。(environmentaldeviation),E。P=G+E这就是数量性状的基本数学模型基因型值还可以分解为:加性效应(additveeffect),A显性效应(dominanceeffect),D上位性效应(epistasiseffect),I加性效应(A)基因座位(locus)内等位基因之间以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累加效应是上下代遗传中可以固定的遗传分量显性效应(D)基因座位内等位基因之间的互作效应。非加性效应,不能在世代间固定与基因型有关随着基因在不同世代中的分离与重组,基因间的关系(基因型)会发生变化,显性效应会逐代减小。上

8、位性效应(I)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基因型值产生的效应。非加性效应。基因型效应的数学模型中亲值(m)=(CC+cc)/2,定为0各基因型值与中亲值的差就是相应的基因型效应ac为加性效应,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