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

ID:27676851

大小:64.16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05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_第1页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_第2页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_第3页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_第4页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5北京海淀查漏补缺语文1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实用类亚马孙丛林中的雄性蓝蝶带有彩虹般的蓝色光辉,半公里外就能看到。其光辉如此强烈,有的竟能反射70%的蓝色光线,远远超过蓝色涂料的反射率蓝蝶耀眼的光辉,原是一种警号,使别的雄性蓝蝶在远处就能知所趋避。蓝光越强,示警作用越显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亿万年的A然选择,使亚马孙蓝蝶翅膀有了如此奇妙的性能。这种性能,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被人发现。但其奥秘直到最近才被揭开。原来蓝蝶翅膀上覆盖着许多微小鱗片(就是触摸蝴蝶翅膀时会沾手的粉),其表面有许多平行的脊状突起物。观察脊截面,会发现其中包含着许多平行排列的羽状物。“羽毛”的主干W边生出若干分支

2、,分支的长度沿主干从根到梢逐渐变短,其结构类似于人造的多层介质反射镜。人造多层介质反射镜的反射光有很强的方向性;对接近垂直入射的单色光线反射率极高,但对斜入射光线的反射率很低。令科学家们大吃一惊的是:蓝蝶翅膀的反光却是广角的,可以在很大范围内看到。这种奇妙性能緣于那此羽状物的分支并非完全位于同一平面内,而各具略为不同的倾斜角,使反光的视角大为增加。蓝蝶的翅膀还具有颜色选择性。其羽状物的尺寸恰好能增强蓝光的反射、而且其分支越多,反光就越强,一种仅有6到8个分支的蓝蝶翅膀,仍比蓝色涂料的反光率高出一倍以上。蓝蝶的反射光颜色随不同的视角略有

3、变化,从蓝色到紫色,一直延伸到人眼看不见但蓝蝶能看见的紫外线。H前人们正在研究蓝蝶的反光机理,想仿造应用。比如改善公路上的路标,改善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军事部门感兴趣的是仿蓝蝶翅膀的反光结构,将之用于可随环境变换色彩的新型迷彩伪装;服装公司则设想,仿蓝蝶翅膀做出的具有特殊反光性能的衣料,将使时装展示台上更加异彩纷呈。最重要的应用当然是有价证券的防伪,因为再先进的复印机也无法印造出具有精细立体结构的蓝蝶翅膀來。【讨论】1第一段中蓝蝶翅膀的“如此奇妙的性能”是指;第二段中“这种奇妙性能”是指。2.文巾“这种性能”“其奥秘”这两个概念是怎样的

4、关系?“其奥秘”的具体内容是指什么?3.下列说法是否与文意吻合?请加以辨正。(1).最近人们发现了蓝蝶翅膀光线反射率高的特点,并进行了深入研究。(2).蓝蝶翅膀的光线反射率极高,反射光还具有广角性和颜色选择性。(3).根据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律,可以预言蓝蝶翅膀的光线反射率还会提高。(4).蓝蝶翅膀的反光机理为仿生学提供了重要启发,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利益。论述类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口用不可缺少的工具。其二是关于语文教学的任务: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过

5、去语文教学的成绩不好,主要是由于对这两点认识不清。语言文字本來只是一种工具,口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学校里的一些科目,都是旧式教育所没有的,唯有国文一科,所做的工作包括阅读和写作两项,正是旧式教育的全部。一般人就以为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乎另起炉灶。这种认识极不正确,从此出发,就一切都错。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的:读古人的书籍,意在把书屮A容装进头脑里去,不叫它对于现实生活适合不适合,有川处没有川处;学

6、古人的文章,意在把那一套程式和腔调模仿到家,不问它对于抒发心情相配不相配,有效果没有效果。旧式教育又是守着利禄主义的:读书作文的目标在収得功名,起码要能得‘食廃’,飞黄腾达起来做官做府,当然更好;至于发展个人生活上必要的知能,使个人终身受用不尽,同时使社会间接蒙受有利的影响,这一套,旧式教育根本就不管。”过去的第二点错误认识是把语文课看成是传授一门知识的课,因而要以讲为主。在读文言文的时代,自然逐字逐句大有可讲,到了读白话文课本,就“从逐句讲解发展到讲主题思想,讲吋代背景,讲段落大意,讲词法句法篇法,等等,大概有三十来年了。可是也可以

7、说有一点没有变,就是离不了教师的‘讲’,而且要求讲‘深’,讲‘透’,那冰好。”“我想,这里头或许有个前提在,就是认为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像交付一•件东两那么便当,我交给你了,你收到了,东西就在你手里了。语文教学乃至其他功课的教学,果真是这么一回事吗?”这就触及教育学上的根本叫题:在教学活动屮,教师起什么作用?圣陶先生的看法是,“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M题上,圣陶先生有一

8、句精辟的话,现在己经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力了不教。”(节录自吕叔湘《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讨论】1.文章从哪儿方而肯定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文章第2、3两段与第一段有怎样的逻辑关系?2.文章批判旧的旧式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